經歷了艱難的2020後,新加坡IHH醫療保健集團正在積極地推進數字化進程,同時致力於為患者帶來更好的服務。
過去的18個月,無論是對於遭受新冠疫情侵襲的普通民眾來說,還是那些奮戰在醫療系統需要在重創之下保持冷靜和健康的專業人士,日子都不好過。

新加坡IHH醫療保健集團旗下擁有百匯(Parkway)、班台(Pantai)和富通(Fortis)等醫院品牌,在10個國家經營著80家醫院。
而面對在這場對抗疫情的持久戰,IHH一直處於水深火熱之中。走過艱難的2020,這家總部位於新加坡的跨國醫療集團開始迅速地穩定下來。
IHH醫療保健集團是一家跨國醫療服務供應商,旗下主要品牌包括伊莉莎白(Mount Elizabeth)、鷹閣(Gleneagles)、百匯(Parkway)、班台(Pantai)、阿迪巴丹(Acibadem)、太子閣(Prince Court)和富通(Fortis)。憑藉廣泛的醫療、診斷和輔助資產(診所、醫院、實驗室和放射中心),IHH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綜合性醫療保健服務,包括初級保健到高度專業化急性醫療治療。
今年前6個月,IHH的營收同比增長了34%,達82億令吉(合27億新元);稅後利潤和少數股東權益為8.59億令吉,扭轉了之前的虧損局面。
投資者當然注意到了這一點——集團股價已被推至52周以來的最高點。
IHH集團執行長Kelvin Loh表示,「最艱難的時期無疑是2020年第二季度,雖然目前營業尚未完全恢復,但最艱難的時刻已經過去。下半年可能會是一個十字路口——非新冠相關的醫療服務會繼續恢復,針對新冠的支持和相關活動可能會減少。」
校友簡介

Kelvin Loh
IHH Healthcare Berhad
董事總經理兼CEO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
工商管理碩士(MBA)2003屆
人們常說,不要浪費一場「好」危機。
Kelvin Loh身為精益管理專家,他表示即使在新冠疫情之前,IHH已經在利用自身規模引入最佳實踐,專注於提供優秀的護理服務,即使它在努力減少浪費。
Kelvin Loh補充說,現在疫情反彈已經出現,雖然一些成本(如在醫院樓層雇用護士)將不可避免上升,但效率的提升將持續下去。
如果航空旅行能夠恢復(只是時間問題),一度占據IHH營收四分之一的醫療旅行服務將有望進一步提高收入。
做最值得信賴的品牌
Kelvin Loh今年47歲,他曾是一位經驗豐富的醫生。在進入企業之前,他在職業生涯早期就已經轉行而成為一名公共衛生領域專業人士。
在管理了IHH新加坡業務(包括伊莉莎白山和鷹閣醫院)一段時間後,Kelvin Loh短暫離開,進入哥倫比亞亞洲集團(Columbia Asia Group)。
2019年,Kelvin Loh重回IHH,接替陳詩龍(現新加坡人力部部長)出任集團執行長。
兩年的空檔期讓Kelvin Loh反思了IHH自2012年上市以來的飛速擴張。
自那時起, Kelvin Loh 努力推行「更新戰略」,企業的願景也發生了轉變——IHH並不一定要做全球最大的醫療保健供應商,而是要成為最值得信賴的醫療保健品牌。
「從根本上來說,我們服務的所有地區的醫療需求都在增長,我們需要增設醫院,這一點毫無疑問。」Kelvin Loh表示。「但不能為了增長而增長,這還涉及為方便患者提供儘可能優質的醫療服務。如果我們能夠專注於這個目標,那就無需擔心業務。」
這種觀念可以追溯到Kelvin Loh當年在陳篤生醫院擔任實習醫生的時期。
他記得,當時一位來自中國的老婦由於半夜在家摔倒導致髖部骨折,被送進了醫院。從急診室開始,患者就接受了一連串的詢問。
轉到Kelvin Loh接手,作為實習醫生的他希望給上級留下好印象,於是又追問了一些問題,並且要求患者做一系列檢查。而後,一位資深醫生出現,再一次重複了詢問環節。
這位筋疲力盡的老婦入院12個小時後,一位高級顧問前來查看病情,他斥責了所有安排不必要檢查的醫生,並為患者安排了手術。但由於患者因為同時患有糖尿病,手術還是被推遲了。
等到一切敲定而且手術室也沒有其他緊急病例的時候,已經是入院第5天,所以又需要對患者進行新的X光檢查,以確認骨頭是否移位。
「於是我就想,如果當時躺在那裡的是我的母親或者祖母怎麼辦?」Kelvin Loh回憶道,「這件事觸動了我,所以我希望去解決這些系統方面的問題,優化工作流程。」
Kelvin Loh後來去了美國密西根大學,那裡有一所專門的醫療保健部門,有從底特律汽車行業學習來的管理經驗。
再後來,他攻讀工商管理碩士(MBA),學習如何讓這些想法實現盈利。
現在,Kelvin Loh為IHH制定的「更新戰略」中的核心要素之一,正是他所說的「特定服務價值驅動結果」。

例如,對於膝關節置換手術來說,就意味著持續跟蹤術後患者的靈活性和生活質量,然後可以與其他醫院和醫生作對照,以及考慮是否需要回訪。
「醫療保健很複雜,不僅僅關乎醫護之間的協作,」Kelvin Loh表示,「醫療服務的交付需要一個完整的系統。我們有能力優化這些流程,可以投資創建智慧財產權、網際網路醫療,並將其分攤至多個國家的超大型業務,而這些都是單一醫院或是小型集團無法做到的。這是一種強有力的方式,能夠讓我們的工作人員以更低的成本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也是病人會更加信任我們的原因之一。」
優先現有市場發展
此外,還有一系列國家層面的問題需要關注,有的涉及金融問題,有的則是涉及到對監管和法律挑戰。
IHH旗下的土耳其阿迪巴丹(Acibadem)醫院讓集團在這個橫跨亞歐大陸的關鍵性國家奠定了強大的品牌和業務。但匯率波動一直在影響資金轉換成令吉的收益。
此前,阿迪巴丹(Acibadem)醫院帳面上的大量債務都以歐元計價,而收入則以土耳其里拉計算,後來土耳其里拉遭遇大幅貶值。
現在,IHH能夠完全抵禦這些波動。
在印度,IHH擁有富通集團的董事會控制權,在等待印度最高法院裁決期間,架構審查也將開始啟動。與此同時,2020年年報顯示,每位患者所帶來的收益已經接近馬來西亞的水平。
IHH也在拓展中國業務,在上海開設了連鎖診所,還在成都開設了一家醫院,很快也將在上海會再建一家醫院。
現在, Kelvin Loh 看起來已經完成了整合階段的任務,集團擁有了強大的現金頭寸和現金流,是否要開始推動IHH的騰飛了?
Kelvin Loh稱,「我們所在的地方都有醫療需求。我們還有能夠為醫療保健人員提供育兒服務。因此,我們應當利用這一點來推動增長。原則是提高現金效率,這樣我們就能夠獲得更高的股本回報率。對於人口密集、增長潛力一流的地區,只要我們有能力,會首先將資金投入到這些地方。我們並不會採取插旗策略,一味追求在各個城市建立醫院。」
集群思維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為何IHH沒有進入印度尼西亞這個巨大的市場。要知道這個市場規模和需求都不容小覷。
「我們可以考慮,」Kelvin Loh表示。「但如果走集群道路,就意味著要優先擴大現有的市場。」
推動數字化轉型
雖然新冠疫情加速了全球數字化進程,但醫療保健仍是公認的落後者。「分布式護理站點」這樣的術語,也開始出現在一些諮詢公司發布的文章報告中。
「我們正在積極推進數字化進程,事實上在疫情之前就已經開始了。今年五月我們在所有地區啟動了遠程醫療。對患者來說,線上線下的無縫對接才是最重要的。」 Kelvin Loh表示。
的確,虛擬服務很可能成為醫療諮詢的下一個熱潮,特別是在那些偏遠、基礎設施落後的地區。
以印度的富通醫院為例,自3月底在旗下23家醫院推出這項服務後,僅前6個星期就提供了12,600多次遠程諮詢服務。
至於權力下放問題,Kelvin Loh表示這確實降低了醫療保健資本的密集度。例如,由於技術進步,血管成形術現在完全可以在小醫院開展。在有些情況下,血管造影也可以成為當日手術。
最近,IHH還收購了一家體液活檢公司。
「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分散了我們的負荷——通常病人需要麻醉、插入探針、在顯微鏡下檢查組織,然後才能得到活檢結果。液體活檢能夠檢測癌細胞,同時免去這些繁雜步驟,這不就是進步嗎?」

今年早些時候,新加坡醫療協會和人壽保險業就收費問題展開了激烈的討論。Kelvin Loh怎麼看?
「無論如何,這個系統必須要有可持續性,」 Kelvin Loh表示。「我們正在與保險公司開展合作,向他們展示我們價值驅動結果的數據,他們很興奮,這是一次有益的對話。如果我們建立了一個保險公司無法信任的模式,那就無法實現可持續的發展。」
那麼,保險公司是否給保險經紀的酬勞太多?
「我想他們的確有競爭壓力,這也是行業的實情。但是患者能從中受益嗎?並非如此。」Kelvin Loh 認為。
匯聚國際化人才
IHH的三分之一股份由日本三井(Mitsui)持有,其次為馬來西亞主權財富基金(Khazanah Nasional)和雇員公積金。
彭博新聞今年5月報道稱三井希望IHH私有化,但盧志堅表示「沒有公開的報價」。
IHH如果將主要上市地點移至新加坡,是否能夠提升估值?
「如果能夠提高我們的流動性,肯定會有所幫助,但考慮到目前的狀況,還不確定是否會這樣。」
Kelvin Loh的目前管理團隊包括德國人、英國人和印度人。他表示,這是為了讓每種職能都能夠匹配上最優秀的人才,IHH畢竟是一家國際化的公司。
在一樓的放射室時,那位冷靜高效的菲律賓技術人員令筆者感到安心。
那麼,人才短缺對IHH是否是個重要問題?
「老實說,這在新加坡是個巨大的挑戰。在病人護理方面,我們必須同時依賴本地和移民勞動群體,」Kelvin Loh表示,「如果有新加坡人是最合適的,我們當然會選擇他(她),但問題是,除非有更多的新加坡人選擇當護士,否則我們永遠都會面臨人手短缺的問題。」
從貨幣對沖、收購要約到人才短缺,其中的一切挑戰,這似乎不是一個人可以應付得來的。
那麼,Kelvin Loh是如何做到的?
「最重要的是,要不斷思考我們的患者需要什麼。隨著我們的討論,情況正在發生改變。」 他說。
文章英文版刊發於The Straits Times
原文標題為Parkway owner IHH poised for next growth run
文:Ravi Velloor
圖片來自IHH醫療保健集團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