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來了新加坡之後
都變的「更有愛心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

「來新加坡之前,我從沒做過義工」
「我在新加坡有很多
義工群,沒事就去參加活動」
「我的孩子在學校會參加售旗日」
為什麼變了?
可能,真的是這裡很有
「樂善好施」的氣氛
還有超多的慈善活動可以參加

來新加坡之後
變得更有愛心

新加坡全國志願服務與
慈善中心研究發現
每十名新加坡人中
有八人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行善美德
而這些行善者投身當義工
或捐贈的幾率也比較高

*張柏芝做義工
而且,在新加坡做義工
可以交到很多朋友
還能打發時間
甚至是很多新移民的日常周末活動

不光是慈善活動多
在新加坡很多學校
也組織孩子參加售旗活動
慈善,成為學習的一部分
Flag Day,培養孩子樂於助人
和分享的意識

在一些節日中
也有很多家長和孩子一起
參與慈善活動
讓慶祝節日的方式更有意義
比如,母親節送花

這樣的有意義的活動
也總是能得到各界的支持
讓新加坡有慈善蓬茁壯的土壤

議員再忙?部長再忙?
慈善活動從不缺席
這不,最近又有一個慈善晚會
在我們的朋友圈刷屏了

《善濟真善美感恩之夜》

有國才有家,家和萬事興
善與國同在,濟與民同心
在新加坡生活
都應該聽說過「善濟」

9月8日,善濟醫社在
聖淘沙名勝世界宴會廳成功舉辦
《善濟真善美感恩之夜》
晚會的主賓是
教育部長王乙康先生
善濟醫社主席卓順發太平紳士
擔任籌委會顧問
同時有1500位嘉賓出席了
此次晚會,共襄善舉

晚上7點,教育部長王乙康先生
於在卓順發主席等陪同下步入晚會現場
晚宴隨即拉開帷幕

舉辦本場晚會即是為了
答謝為今年7月7日
在8頻道成功舉辦的
《善濟全民愛心夜》
社會各界的善長仁翁及
台前幕後的工作者
同時,也希望藉此機會為
「督潘曹瑞蘭紀念基金」
籌集善款
2018年5月12日晚
拿督陳賢進博士在
《督潘曹瑞蘭博士紀念基金》
啟動晚宴中慷慨捐贈200萬元

新加坡共和國總統
善濟醫社贊助人哈莉瑪閣下
為督潘曹瑞蘭博士紀念
基金啟動儀式揭牌
2018年9月2日
《讓善濟更加美麗慈善晚宴》
再次得到了善長仁翁的慷慨解囊與支持
共籌得400萬元
當晚,丹戎巴葛集選區
國會議員楊益財先生擔任主賓
此次,拿督陳賢進博士
再次承諾將二對一配對捐贈

特別獎項
善濟醫社的成長與發展離不開社會大眾的支持與贊助商的大力贊助,也離不開卓順發主席和歷代善濟領導人的無私奉獻,還有董事們的鼎力支持。
晚會中,主賓王乙康部長頒發感謝獎盃予善長仁翁,同時還頒發了三個特別獎項:
01
特別貢獻獎
善濟永久榮譽主席陳博士捐贈了200萬元,支持紀念基金,他表示:自己只是略盡綿薄之力支持這項慈善事業。這也是善濟醫社目前收到的最大數目的個人單筆捐款。目前基金已有600萬元。
02
世界和平特殊貢獻獎
自1972年以來,以「有意義之美」為理念的世界小姐,為慈善組織募集了超過5億美元善款,幫助了超過100個國家的弱勢兒童。
「善濟醫社是以宣傳博愛、奉獻為己任的慈善機構,選美會弘揚美,大愛,奉獻,同理。
同時也希望茱莉亞·莫利女士可以帶領世界小姐將善濟的慈善文化、精神和使命傳遞到世界的各個角落。再次感恩茱莉亞·莫利女士為傳播善濟光明正能量所作出的努力和貢獻。
02
長期服務獎
1.何源水醫師:今年74歲,他在善濟服務了37年,是醫社最年長的醫師,他用中醫平衡針幫助了很多中風病人,看到中風病人慢慢擺脫拐杖和輪椅是他最大的快樂。
2.李依娣醫師:今年73歲,在610總社服務了35年,感恩善濟醫社李依娣醫社和和源水醫師默默的耕耘和付出,醫者父母心,他們把人生最好的時光都獻給了善濟醫社。

*特別貢獻獎得主
卓順發主席說:
「我在善濟做義工已經十年了,學了很多東西,也感觸很多。我很喜歡善濟的文化價值觀:寬容、慈悲、大愛、感恩、祝福。其實,寬容、慈悲、大愛可以解決很多問題,包括身心的健康,人與人之間的衝突。我也很喜歡『有國才有家,家和萬事興,善與國同在,濟與民同心』,這句話,因為它有智慧、有光明、有大愛、有同理、有慈悲心。」

他還說「我覺得有錢的人應該幫助貧窮的人,有能力的人應該幫助弱小的人,會讓社會和諧,幫助他人很自然也很正常,天經地義,也是一種修身養性,為人處世的道理。

我做這場電視籌款花了三個月的時間,其實,不是三個月的問題,是我這十年來做慈善的心得,也是對我人生的考驗、改變和提升,我也一直在改變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好、更謙卑,這樣可以為新加坡的慈善界多做一些事情。
感恩病人讓我時刻明白必須要提升自己,這樣可以為他們做更多的事情,感恩董事、同事對我的幫助,感恩大眾對我的支持與鼓勵。

7月7日這場電視籌款晚會大家都很開心,現場有1400多位嘉賓,收視率高達124萬,其實它不是電視籌款,它是一種教育,一種內涵,一種光明,一種分享。

它是讓更多的人站出來做慈善,光明同行,共襄善舉,共同服務社會大眾。只有大家站出來,幫助貧窮的人,社會的弱勢群體才會越來越少,國家才會越來越和諧。

在新加坡有很多人行動不便,沒有能力買票去看演唱會,他們其實很想去,因為種種原因去不了。我希望能夠在電視機前完成他們的一個心愿,看一場很精彩的演出——
一家大小在家裡歡聚,在電視機前度過一個愉快又有意義的夜晚。

我們把四大語言的節目帶到華語8頻道,藉此機會讓更多非華族了解中醫,受惠於善濟醫社的慈善平台,從而促進種族的和諧。

我們讓更多人了解慈善,了解慈悲,了解光明,讓更多的人一起行善,共襄善舉,光明同行,為社會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