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華樂的開拓者:李伍華

2024年03月09日   •   2萬次閱讀

▲ 李伍華

認識李伍華,應該是在上世紀70年代。那時候我和一幫志同道合的朋友創立了掘新民族管弦樂團。有次購買樂器,朋友介紹我到位於直落亞逸街的一間樂器店——同福企業。店內有一位身材頗為魁梧的店員,很熱情地招呼我們,並向我們介紹了許多華樂團里所需的樂器。當時我並不知道他是誰,離開樂器店以後,朋友才告訴我他是李伍華,外號叫「笙王」。我聽了相當驚訝,因為笙這種樂器當時在本地無人能夠吹奏,而他的外號是「笙王」,那他一定是吹笙的高手了。

過後,我曾陸陸續續到過同福樂器店買樂器。數年之後卻再也見不到他,據說該店已經頂給別人。進入80年代,我發現他是星海藝術研究會屬下華樂團的指揮,也見過他在台上表演,還是星海藝術研究會華樂團的發起人。那時新加坡的民間樂團不多,星海是比較活躍的團體。進入90年代後,又聽說他已經不再擔任指揮了。

炎熱的午後,窗外樹影稀疏,輕輕搖來了和風。我在李伍華的學生家裡給他做了專訪。李伍華是新加坡華樂的開拓者之一,他的一生彰顯了早年華樂工作者對新加坡華樂死心塌地、義無反顧的投入,以及孜孜不倦的學習和追求。無論這條道路上有多少挫折和阻礙,都不能撼動他們對華樂的熱愛。

小學音樂啟蒙 中學彰顯才華

李伍華出生於1944年6月3日,小學讀愛同學校,四年級上音樂課時學了許多中國的歌曲,如《北風吹》《歌唱祖國》等,當時還學習五線譜。音樂老師丁道津向他介紹了很多有關音樂的書,還有一些以簡譜記譜的歌曲。伍華的叔叔李天生指揮福建會館銅樂隊,經常在一些籃球比賽休息期間演奏《美麗的祖國》《團結就是力量》《魂斷藍橋》等樂曲。為了免費看籃球比賽,伍華經常跟隨叔叔混入室內籃球場,也因此接觸了許多樂曲。

小學畢業後,他進入「愛同學友會」(校友會被封,故以「學友會」註冊),開始學習舞蹈和華樂。1958年跟劉晨鐘學習笛子,幾個月後就加入樂隊,也學習打擊樂。當時演奏《餓馬搖鈴》《南進宮》等地方音樂,都是齊奏;後來有了合奏,如《大聯歡》《歡度新春》等。

伍華小學畢業以後,進入華僑中學。1960年他參加華人教師聯合會主辦的全國音樂比賽,以笛子曲《蔭中鳥》,以及笙曲《苗族見太陽》,分別榮獲兩組的第一名。校長非常高興,派他巡迴演出,還讓他在校教導笛子,收了百多個學生。1960年華中組織華樂隊,指揮是馮俊水,還有彈古箏的江竹先,拉二胡和板胡的張炳照和彈揚琴的李雪嶺。

1963年,愛同學友會華樂團舉行了本地第一個純民樂音樂會,有各種樂器的獨奏、四重奏、大合奏如《東海漁歌》等。這個錄音被送到上海民族樂團,負責人聽了非常驚訝,想不到新加坡也有這樣的樂團,於是就送了許多樂譜給愛同學友會民樂團。可惜這些樂譜全被內政部沒收了。

與上海民族樂團的負責人有了接觸以後,為了防止樂譜被沒收,他們想出一個方法:把樂譜拆開分別寄來,殘缺的部分聽樂曲錄音來記譜。當時參與這個工作的除了伍華以外,還有李才茂等人。

60年代中國電影劉三姐風靡了整個東南亞,伍華和一些朋友根據音樂錄音把全劇旋律記下來。有位隊友利用放映電影時,用錄音機把電影的音樂和對白全錄下來,然後分給黃志忠、李才茂和伍華等。李才茂具有一些和聲知識,而且「過耳不忘」,聽音樂會或看電影,在回家路上就能唱出其中的插曲。例如他看了《馬蘭花》後就能夠唱出《馬蘭花》的主題歌。他們三位專門負責記錄樂譜以供樂隊演奏。記譜訓練了他們的耳朵,對他們後來的音樂工作如作曲、編曲和指揮,起了很大的作用。

家貧讓人奮進 兼職不辭辛勞

小時候家貧,伍華六、七歲就已經開始拾荒,到處撿拾螺絲釘、碎玻璃等販賣給收買舊貨的人。中學畢業時,因家庭無法負擔他繼續升高中,只能出來工作。那時他做過很多雜工:鐵花廠、剪鐵罐、編竹簾、貼紙袋、扛火炭……

伍華的第一份正式工作是在海鷗商行裡面做推銷員。他還兼做幾份工作:在學校開校車、在貿易公司記帳、在同福企業兼職。他記得那時候每天上午5點起身,5點50開校車,7點到學校,然後到貿易公司處理帳目,把帳單送到銀行,又到同福賣樂器,中午和傍晚再開校車接送學生。其他時間,他就在同福企業跟商行之間來回奔忙。

1978年,伍華又跟葉瑞平、林淑勤、郭富春和陳錦祥創立了專賣樂器的藝聲企業,但後來因為各人理念不同,多位股東放棄了股份,最後只剩陳錦祥一人獨自經營至今。

80年代伍華到友誼企業任職,老闆姓宋。當時鋼琴生意很差,沒有人買,伍華就把每一架鋼琴的音調好,一個月內賣了整百架鋼琴。宋老闆非常高興,從那時起,伍華學會了鋼琴調音,成了他賴以謀生的職業。

1969年,伍華加入赤道藝術研究會屬下的民樂團,當時有多位團員被內政部扣留,很多人因此退出。伍華就接任樂隊指揮,一直到1973年赤道藝術研究會被封為止。

1973年,伍華跟一些友人申請成立星海藝術研究會。第二年在國家劇場舉行第一場音樂會,一連三天場場滿座。當時的國家劇場有3,600多個座位,共有一萬多人觀賞了他們的演出。假如將那些因買不到票,站在國家劇場後面皇家山觀賞的人也算在內,那就更多了。

▲1974年,李伍華指揮星海藝術研究會屬下華樂團在國家劇場演出

90年代伍華離開了他一手開創的星海藝術研究會。他回憶:「因為當時內部出現了一些問題,又提出實行聘請指揮制度。星海是我創立的,怎麼還需要聘請我呢?所以我離開了。」

創立藝術之家 無畏命運多舛

1993年,他與莊家富、吳書玉三人創立了藝術之家,聚集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演出華樂、地方戲曲、歌唱等。藝術之家讓他開啟了另一個表演的空間。1997年,藝術之家受朝鮮「四月春天友誼藝術節」的邀請,前後7次到朝鮮表演,為兩地的文化交流作出了貢獻。

為了到朝鮮演出,伍華組織了一個20人左右的樂隊,借用布萊德嶺聯絡所排練。他們都是專業的樂手,每次演出只排練兩三次就能上台。迄今為止這個樂團仍然是藝術之家的活動團體之一,不過已經減少到10位隊員。

1988年,伍華榮獲新加坡文化部的獎學金,到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學習指揮,師從李華德教授;1990年他得到新加坡通訊與藝術部的獎學金,到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學習作曲,師從楊乃林老師。

90年代起,伍華每天早上7點到8點,在植物園免費教一些比較流行的通俗歌曲,風雨不改,一周七天無休,直到2018年才停止。

2016年,伍華經歷了一次小中風,幸無大礙。2017年,他在濱海中心觀看「春到河畔迎新年」時被鐵絲絆倒,此後需要拄拐杖。後來又有一次在錄音棚跌倒,從此與輪椅為伴。雖然坐輪椅,伍華仍然沒有放棄作曲和表演。筆者於2023年1月14日還看過他坐著輪椅,在他自己的音樂會上指揮樂團。

伍華說:「我這一生要感謝三個人:第一位是郭永秀,他把我引進作曲家學會,又邀我參加亞洲太平洋作曲聯盟與青年協會所主辦的『亞洲作曲家大會』。這打開了我的眼界,也促使我往後在作曲上不斷地鑽研和探索,寫出更多的作品。他也給了我許多發表和演出創作曲的機會。第二位是已故前國家劇場俱樂部主席劉旭文。劉先生經常邀請我出席俱樂部主辦的,有許多華樂演奏家的演奏會。跟這些名家有近距離的接觸,就有機會向他們學習。第三位是李華德教授。當年我在中央音樂學院進修的時候,他指導我指揮的技巧。當年北京大學銅管樂團來新加坡演出,我有機會指揮這個樂團,而李教授也即席指導我,使我獲益匪淺。」

▲ 1999年,李伍華指揮北美菁英交響樂團

建華樂考試製度 為華樂自強不息

伍華是最早發覺到華樂考試製度重要性的人:「只有像西洋音樂那樣有考試的制度,演奏才有一定的標準,各種樂器的學習才能系統化,華樂才能發展得更好。」70年代,他在星海嘗試製定考試製度,因團員沒有興趣而作罷。但為了本地華樂學習的系統化,他向南洋藝術學院華樂系建議,並與中國中央音樂學院取得聯繫,最終成功地促使南洋藝術學院與中央音樂學院掛鉤,合作制定了華樂考試製度,每年聘請中央音樂學院的教授來當考官,開啟了本地華樂考試的先河。此後中國和新加坡的音樂院校紛紛成立校外考試製度。如今華樂考試已經很普遍,這是伍華最引以為傲的一件事。

1993年成立的「藝術之家」,伍華一直經營至今。它是一個非牟利的文化機構,旨在推廣及弘揚我國傳統文化藝術以及培育新一代藝術人才。這30年來藝術之家主辦了數不清的音樂會和文娛晚會,戲劇和歌唱劇如《升官記》《牆頭記》《江山美人》《劉三姐》《花為媒》《貴妃醉酒》《拾玉鐲》《天仙配》《王老虎搶親》《胡知縣斷案》《書玉戲歌》《紅氍毹——吳書玉戲曲舞台四十年》、兒童神話喜劇《寶船》…… 其中有多出戲由伍華作曲,他的搭檔吳書玉導演。

藝術之家主辦過的音樂會更是不勝枚舉:《戲曲舞台94》《群笙之歌》《東韻西曲歌飛揚》《兄妹琴情音樂會》《雨果大提琴演奏會》《南北管弦唱我家》《江河水情》《歌劇精粹》等。主辦過的團體有北美菁英交響樂團、北京大學維信管弦樂團、北京中央音樂學院民樂團、深圳音協合唱團、台灣合唱團等。除了藝術之家自己的會員包括李伍華和吳書玉以外,受邀來新加坡演出的著名音樂家也很多:詹永明、張玉明、張維良、蕭白、吳書玉、程路禹、李國華、雨果、黃毓婷、黃毓穎、馬傑、王甫建、翁鎮發、周明倫、徐林強、廖錫華、王凱蔚等;他們也主辦音樂講座,參加牛車水美食節、龍舟節、公園定期演出等。還經常到老人院等做慈善演出,參加華族文化節及春到河畔迎新年演出。

伍華一共辦了14場個人作品音樂會。有歌曲,也有華樂合奏曲。曲風傾向民歌及通俗歌曲。例如1995年的《師恩友情忘不了》、2003年《老樹新枝送溫馨》、2015年《感恩》、2017年《感恩@薪藝代》、2019年《藝代藝路系列》……

像許多早年的音樂家一樣,伍華出生貧窮,經歷過三天沒有米飯入口的日子。他不但要做幾份工來維持生活,還不斷地自學樂器、組織樂團、學習作曲、編曲、指揮等,直至成為音樂上收穫甚豐的音樂家。他的成功,得益於他自強不息、不肯向命運低頭的性格,也得益於上天賦予的音樂細胞。音樂,讓他從興趣開始,逐漸演化成為他這一生的使命,其中的曲折艱辛,是年輕一代的音樂家難以理解的。

▲ 2023李伍華作品專場音樂會結束後與文藝界朋友合影

而今,在我們享受音樂成果的當兒,不妨回溯一下:在新加坡建國過程中,這些民間音樂家是如何含辛茹苦、一點一滴地的把音樂種子,灑在這塊曾經被稱為「文化沙漠」的貧瘠土地上的。

(作者為本地詩人兼作曲家)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3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3萬次閱讀
年薪16萬新幣仍喊窮!新加坡中產哭訴:我們才是隱形貧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5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2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華僑銀行開戶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從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選期間注意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萬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576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405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379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6498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5301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788次閱讀
超乾貨!幾歲可以單獨坐車?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帶娃乘車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617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閱讀
是被風吹還是惡作劇? 行動黨宣傳冊和工人黨海報如此「接地氣」
2025年04月28日   •   3762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