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作棟的回覆是:「我必須自己扛起責任收拾,默默地,像蘇哈多一樣。」
蘇哈多是印度尼西亞第二任總統。李光耀曾在1990年行動黨幹部大會上說:「蘇卡諾是偉大的演說家,蘇哈多不是。但正是蘇哈多帶領印尼走向成功的。吳作棟能成為一個蘇哈多。」
薩稀看來,寬猛並濟的觀念,對吳作棟的治理方式有所影響,尤其是他在1992年的補選中獲得72.9%的高票支持之後。
1984年大選受重挫 反加快更新速度
人民行動黨在1984年大選遭受打擊,除了無法贏回在1981年補選中失去的安順議席,還丟掉了波東巴西的席位,全國得票率更下降超過10個百分點,是1963年以來最差的表現。
不過,行動黨非但沒有拖延第二代團隊接班的步伐,反而還加快了更新的速度。薩稀賈古瑪指出,行動黨領導層當時的用意,是想要儘早知道未來領導團隊能否勝任帶領黨繼續前進的使命。
他強調,更新是有必要的,而且已經深深地烙在行動黨的基因內,因此無論1984年、2011年還是2020年選舉結果帶來的挫折或震動,都不會讓行動黨更新的步伐停下來。
薩稀受訪時說,1984年的行動黨或許有人會認為,應該重新考慮國會中有兩名反對黨議員之後的情況,但也有包括建國總理李光耀在內的黨內高層認為,1984年是「換代」的大選,標誌著時代的改變,行動黨更應該行動起來。
另外,時任副總理的吳慶瑞博士已經準備要退出政壇,須要讓吳作棟、陳慶炎博士等下一代人選走到台前。「黨的想法很可能就是要檢驗這些人在政治浪潮中是沉是浮,如果他們無法勝任,最好能夠早點知道。」
薩稀進一步指出,1984年除了高層領袖、部長和其他有政治職務者、后座議員乃至行動黨的活躍分子都啟動換代計劃,是全黨全方位的更新。
「很多人退出政壇,讓新人登場,當中也有更多技術官僚。」
不過薩稀也強調,第二代領導團隊中許多重要成員雖然有著公共服務背景,但他們也有豐富的私人領域經驗。這包括曾經在海皇輪船任職的吳作棟、在經濟發展局和新加坡發展銀行(星展銀行前身)工作過的丹那巴南、私人執業的建築師王鼎昌,以及在銀行業的陳慶炎。
他認為,這些人先後在公共服務和私人企業的經驗,有利於接下來制定的政策,尤其是帶來了一定的市場導向。「這是因為熟悉市場和市場現實以及世界發展趨勢的人們,走到了政策制定的前排。」
劉程強一首潮州歌謠 暴露執政黨最弱環節

1991年代表工人黨的劉程強在勝選演說借用行動黨競選綱領標題,說他自己當選是「新的起點」。(檔案照)
反對黨是執政黨的對立面,分析人民行動黨得失也要審視政治對手的表現。在一定程度上,反對黨一些受選民歡迎的做法或主張,正是執政黨最弱的環節。
薩稀賈古瑪在《人民行動黨歷史》中舉例,工人黨前秘書長劉程強在大選群眾大會上改編潮州歌謠《天頂一隻鵝》,就讓很多人不禁叫絕。
劉程強當時把歌謠頭兩句:「天頂一隻鵝,阿弟有某阿兄無」,改成「天頂一隻鵝,政府有錢人民無」,道出一些老百姓覺得國富民貧的心理,諷刺政府不明白民眾心聲。
劉程強在1991年當選後港區議員,而薩稀認為,劉的政治洗禮早在1988年就已經發生。
新加坡從1988年開始採用集選區制度,讓選民投選一個包括少數族群候選人的團隊。劉程強首次披甲上陣是在中峇魯集選區。那一年大選的主要課題是民選總統制提案,執政黨和反對黨在競選期間多次交鋒後,以華、英、巫三語舉行電視辯論,劉程強在華語辯論中的表現讓人留下深刻印象。
薩稀受訪時說,劉程強清楚知道政治人物必須做好功課,1991年他決定競逐後港區議席顯然是他精準地看到自己的潮州話演講能力在那區可派上用場,而這正好是為行動黨守土的陳原生不足之處。
薩稀也說,劉程強為選區服務數十年,在不使用技術官僚所用的英語情況下,以自己的表達方式在國會中提出了不少觀點。
「他成功地做到這一點,他的聲望絲毫不受影響,還可以說得到提升,甚至是贏得行動黨的尊重。很少有反對黨人做到這一點。」
薩稀坦言,沒有反對黨領導願意接受他的採訪,但他拒絕透露這些人是誰。
他在書中也說,新加坡民主黨現任秘書長徐順全博士是最出名的反對黨領袖之一,但是他不曾拿下任何國會席位,薩稀笑稱,這也是「一項成就」。
薩稀說,不同時代的新加坡人會對徐順全有不同的看法。徐順全曾在美國威廉士學院嘲諷廣獲支持的吳作棟,引來許多反對聲浪,但現在人們還是願意聆聽民主黨的替代政策。
徐順全一些舉動令薩稀費解。2001年徐順全出征裕廊集選區,當時的總理吳作棟有一次到選區為候選人拉票,碰到徐順全也在拉票,徐不斷要吳作棟說明「政府借給印度尼西亞蘇哈多政府的170億元,到底去了哪裡」,甚至找來揚聲器討說法。
薩稀在書中說,一些評論員認為徐順全或許希望玩「烈士政治」,但他認為這恐怕是誤判,因為新加坡選民沒有打算接受烈士政治。
現在的徐順全雖然不能說是新加坡政壇上的一股重要力量,但薩稀認為,他仍是新加坡政壇上的活躍分子。
1981年安順補選失利 五年輕議員「舉手」被李光耀責備
1981年10月31日舉行的安順區補選對新加坡政治產生巨大影響,因此它雖然在時間點上超出薩稀賈古瑪博士《人民行動黨歷史》一書的涵蓋範圍,但他在研究過程中會留意相關資料,並認為一些結論有寫進書內的必要。

惹耶勒南(左)補選勝出後擁抱當時年僅17歲的次子菲立(中)。右為工人黨當時的主席黃漢照。(檔案照片)
在討論上世紀90年代設立社區發展理事會的章節中,薩稀回顧了行動黨1981年11月17日在國會大廈召開的黨團會議。那次會議討論了是否將安順區的基層組織,如居民委員會和民眾聯絡所,根據昆斯伯里規則(Queensberry rules)的公平競爭行為交給當選的反對黨議員惹耶勒南。
薩稀指出,行動黨在安順區補選失利後,原本有好幾位行動黨議員認為應該讓惹耶勒南擔任基層組織顧問,但到了黨團會議時,只有五名年輕議員認為應該這麼做。建國總理李光耀在會議上責備了這五名議員,並說他們犯了政治幼稚的錯誤。
薩稀受訪時說,這是非常重要的黨團會議,不過當時的記錄似乎已經遺失,但他能夠從訪問和其他記述中拼湊當時情況。這包括,行動黨中委已在黨團會議前決定不要移交基層組織,但還是讓議員舉手,了解年輕一代議員的看法。
他日前接受《聯合早報》專訪時說:「我可以告訴你,我大概知道誰舉了手。但我向他們詢問時,沒有人承認。後來與這些前議員多次會面之後,大家比較熟絡了,他們才透露自己當年可能舉了手,或者問我有沒有人說他舉了手……久而久之你就能拼湊出實情。」

吳作棟(面對鏡頭右一)是安順補選行動黨的操盤手,薩稀賈古瑪認為這場選舉失利產生了巨大影響。(檔案照)
薩稀也說,雖然他的書中沒有談到安順區補選對於選前被任命為行動黨補選操盤手的吳作棟產生什麼影響,但研究結果顯示,李光耀更感興趣的似乎是補選失利有沒有擊垮吳作棟,而非輸掉安順議席。
書本簡介


《人民行動黨歷史——1985年至2021年》一書,是建國總理李光耀在2011年全國大選後,授意薩稀賈古瑪所寫。
現為拉惹勒南國際研究院卓越國家安全研究中心主任的薩稀賈古瑪博士(圖,48歲),當時還在公共部門服務。
他說,李光耀擔心年輕人對新加坡的獨特之處和生存之道缺乏認識,因此希望有一本適合這個群體閱讀的學術書籍。可惜此書耗時10年才完成,李光耀在世時無法見證它的出版。
這本學術著作由國大出版社出版。書中沒有著墨行動黨的早期歷史,而是以1984年12月的全國大選為敘事起點,講述該黨近35年的執政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