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食品包裝材料在需要時會釋放抗菌劑,可以讓草莓等蔬果的保質期延長近一倍,而且比較環保,預計未來兩年將投入商業化生產。
南洋理工大學和哈佛大學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合作研發全球首個「智能」抗菌的食品包裝,由玉米醇溶蛋白(zein)、澱粉和其他天然生物聚合物製成,並加入天然抗菌化合物,既能實現生物降解、保護環境,又能殺死對人類有害的微生物。
抗菌生物工程中心主任陳美英教授說:「當濕度或有害細菌的酶成分增加時,包裝中的纖維可以釋放天然抗菌化合物,殺死常見的有害細菌,如大腸桿菌、李斯特菌和真菌。」
南大團隊下來也計劃在包裝中加入食品級添加劑來消滅病毒。
這項研究受到許多農業者的認可。茂豐農場總裁彼得巴伯(Peter Barber)說:「包裝材料的抗菌性能延長蔬菜的保質期,對我們很有用。我們期待有一天能在我們的蔬菜上使用這款包裝。」
除了除菌,可生物降解是新包裝的另一優勢。根據國家環境局的數據,在2018年的176萬噸家庭垃圾中,三分之一是包裝垃圾,一半以上是塑料垃圾。使用可生物降解的智能食品包裝材料或將解決塑料包裝垃圾的問題。
儘管我國處理塑料垃圾的方法是焚化而非填埋,但陳美英教授認為,使用可生物降解的包裝是大勢所趨。同時,通過延長食物的保質期,智能食品包裝材料也能減少食物浪費,保證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