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人民行動黨的反擊
就算用大拇指去想,也知道這個天然就具備道德優勢的口號,對非馬來人,甚至一部分開明馬來人有多大的吸引力。
吸引力很快轉變成為巨大的政治號召力,巫統為推行馬來人特權而在各地挑撥民族矛盾,從另一個角度為這個理念推波助瀾。
事實上,發生在新加坡的黑色星期二暴亂不是第一次,也並不獨一無二。
在廣闊的馬來亞半島上,只要是華裔與馬來裔混居之處的,例如原海峽殖民地下屬的檳城和馬六甲,都發生了類似暴亂。

檳城暴亂的新聞報紙
巫統少壯派控制著馬來裔為主的警察,他們的手法是先挑起騷亂,當華裔開始反擊之時,就會受到馬來軍警的狠狠打壓。
華人們死傷慘重,怨氣衝天。
與巫統的骯髒政治手段不同,人民行動黨的反擊是光明正大的。既然已經成為聯邦,那就選票上見真章。
由於巫統的手段過於極端,在馬來西亞各州還是存在很多反對黨和政治實體的。人民行動黨反擊的第一步,就是向東馬、西馬各州的這些反對黨們伸出了橄欖枝。
1965年5月8日,在經過幾個月的準備之後,時任新加坡副總理的杜進才發出邀請,對象是馬來亞半島、沙巴,砂勞越的所有政黨領袖。
無論是華裔、印度裔、甚至是馬來裔政黨,只要反對馬來人特權,就能來到位於今新加坡總統府的斯里淡馬錫官邸,共商大舉。
這場大會上,各州各種族代表紛至沓來,杜進才發表演講,共同成立了馬來西亞人民團結總機構,並發表了宣言:
馬來西亞人的馬來西亞意味著,這個國家同任何一個社群或種族的至高無上地位、福利和利益,兩者之間不能划上等號。
馬來西亞人的馬來西亞,是馬來人的國家,是華人的國家,也是印度、歐亞裔、達雅克人、卡達山人共同的國家。
馬來西亞是君主立憲的議會選舉制,可以單個政黨參選,但大多數情況下是由跨種族的政黨組成聯盟一起參選,由聯盟主席擔任總理。
就在上一屆選舉中,由巫統(馬來裔)、馬華公會(華裔)和印度裔政黨組成的執政聯盟取得大勝,但馬華公會現任領袖性格軟弱,面對強大的巫統唯唯諾諾,不敢為華裔爭取利益。
現在,在人民行動黨的帶領下,成立了新的政黨聯盟,團結總機構。特別是發表充滿正義感宣言後,新聯盟在半島上颳起了一陣旋風。
自知處於道德劣勢的巫統,惶惶不可終日。畢竟,下個選舉年就要在1969年舉行,現在巫統終於有了強勁的對手。
更何況在國際形勢上,60年代左派風潮當道,種族主義的不平等在哪裡都沒有立場,被人鄙視。巫統能否在下一屆大選能否取勝要打個大問號。
面對這種情況,巫統內部的青壯派暴跳如雷。雖然李光耀事先已有預料,特意安排杜進才主持大會,而自己為了不和東姑撕破臉,在開會期間跑到泰國訪問以避嫌。但巫統內部一致認定李光耀才是幕後推手,而對他大加抨擊。
一時間,馬來語報紙上寫滿了問候李光耀直系親屬,甚至威脅他人生安全的口號。
但巫統沒想到,這種程度的反擊還只是剛剛開始,人民行動黨第二輪反攻馬上就要來到了,而且是由李光耀親自赤膊上陣對決。
3. 馬來語的演講
1965年5月27日,馬來西亞聯邦國家議會,來自馬來西亞各州的政黨領袖齊聚一堂,對國家未來施政方針進行討論。
國會裡氣氛凝重,這幾年來的種族矛盾引發的社會動盪,已讓這個原本團結的國家產生了政治裂痕。大家都知道種族議題將成為本次議會討論,甚至辯論熱點,特別是當巫統兩日前提出了他們的最新經濟發展計劃。
按照巫統的理解,馬來人在經濟上落後,主要原因是語言因素。
為了強化馬來人的特權,巫統制定了語言推廣計劃,急迫的想要在1967年就讓馬來語成為成為馬來西亞所有種族的國語和唯一官方語言。在商業、政府機構和公務員體系中取消英語和華語。
這是一場載入史冊的辯論。
巫統一方,在議席上端坐著馬來西亞老中青三代領導人,國父東姑,未來的第二任首相拉薩,以及兩度拜相,現在依然在任的馬哈迪。(當初我寫下這段話的時候老馬還在任,現在他已經下台了,巫統政治歷來以混亂和齷齪據稱)
當時還是年輕小伙,卻脾氣火爆的馬哈迪率先發難。
按照巫統的例行攻擊方式,馬哈迪先從種族、語言各方面攻擊了人民行動黨:
「(這個黨)親華人,有共產主義傾向,肯定是反對馬來人。他們在口頭上承認馬來語是國語,卻在新加坡保留了多種語言制度,在警署中,華語是官方語言,記錄是用華文寫的。馬來語在島上受到的教育最差。在工業方面,人民行動黨的政策是讓可憐的馬來人當勞工,而不讓他們擔任要職」。
馬哈迪有部分印度血統,他的父親血緣可以追溯到印度的可拉拉邦,但他卻完全認同馬來人特權。
不僅如此,年輕時的馬哈迪對華裔和新加坡有強烈的反感。當年他在新加坡愛德華七世醫學院學習時,請一位華裔計程車司機送他去一位女性朋友的家,這位司機卻因為他的馬來長相將他送到這戶人家的傭人宿舍。
馬哈迪忘不了這次恥辱,他的攻擊越演愈烈,目標直接指向整個華裔族群。
「必須強調的是,華人也有兩類。一類主要是數百年以來一直生活在馬來人當中的馬華公會支持者,另一類偏狹、自私和自大的華人,其中李光耀就是一個好例子。這一類人生活在純華人的環境中,在他們心中馬來人只存在於車夫階層。」
「他們實際上首先是海外華人,把中國看成世界的中心,馬來西亞遠遠落在後頭。他們對馬來人的統治一無所知,自然無法忍受長久以來受他們支配的人,現在處於統治地位。」
不知道是否由於繼承了印度血統中的交際與口才天賦,世所公認,馬哈迪的演講才能是馬來西亞建國以來歷任總理中最強的。
他的這次演講打破了一個禁忌,赤裸裸將種族問題引入議會辯論並以此攻擊政敵。
這一招先發制人效果極強,馬來西亞議會大廳里泛起一陣竊竊私語,而同情人民行動黨的議員們忍不住擔憂地望向新加坡州議席。
這邊參會人數不多,只有李光耀、吳慶瑞、巴克、鄂圖曼沃寥寥數人而已,乍一看顯得弱小可憐又無助。

李光耀5月25日在馬來西亞國會的照片
還好議會辯論不是比人數多寡,人民行動黨的部長們倒是信心滿滿,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的頂頭上司自然會出來應戰,而且他一人就能橫掃整個議會。
問:在大家心目中,李光耀的形象是什麼樣的?
他有很多視頻流傳下來,如果在中文網絡中搜索,你大約會認為他是一個睿智但溫和的長輩,臉上永遠帶著微笑,和楊瀾談笑風生講雙語教育,和孫燕姿溫柔的開玩笑,整體而言是個溫文爾雅的老者。
印象全錯,他是一個極為精明強大,對敵人毫不留情的政治家。
中文網絡上關於他的視頻所處時代都比較晚,人民行動黨在新加坡已經擊敗了所有對手實現長期執政。所謂大選也只是走個過場,大家的關注點是反對黨是否能在議會中取得一個席位......
沒有政治對手,李光耀根本就無需使用他的屠龍技。
(唯一一次在晚年小露鋒芒,是他1992年在香港大學演講時嘲諷彭定康,那真是刀刀見血,快意恩仇。這個視頻我微博里應該還有,大家可以搜索彭定康關鍵字)
但在1965年形勢大不相同,那時李光耀還年輕,還面臨著強大的內外對手,平時的他在進行政治活動時,大約是下圖中的狀態。

李光耀面對選民發表演講
這張照片中,李光耀和東姑正在一起發布演講。雖然演講內容已無法得知,但李光耀的表情張揚激越,和東姑溫文爾雅的貴族做派,形成了鮮明對比。
一隊長有幸找到了李在64年選舉上的演講視頻,可以說是火力全開,把英語生生說成了俄語,大家可以感受一下,作為他的敵人會有什麼感受。
而現在,這個滿負荷戰鬥力的李光耀正站立在位於吉隆坡的議會大廳,面對著他有生以來最大的政治對局,將他的屠龍技發揮得淋漓盡致。
那是邏輯嚴密且極具煽動力,能夠橫掃整個東南亞的演講及辯論技能。
李光耀站起身來,手頭上拿著一本小冊子,開始了他層層推進的滔滔雄辯。
畢竟是自己名義上的上級領導,李光耀在演講的開始,選擇了先向首相東姑示好。
「東姑首相,我向您保證,人民行動黨和我本人都將保持對制憲主義保持效忠,因為我們雙方在1963年新馬合併之時就已經知道,已經商議妥當。如果雙方有耐心、立場堅定,這部憲法必定意味著馬來西亞民族的出現。」
李光耀向著首相的位置,遠遠的揮動手中的小冊子。這時議員們才知道他手中拿著的,原來是一本馬來西亞憲法。
緊接著他話鋒一轉,抓住馬哈迪演講中的漏洞開始猛烈開火,並順手開始挑撥馬哈迪和東姑之間的關係。
「之前馬哈迪醫生的發言表示,馬來人要統治華裔,華裔需要習慣馬來人的統治。這樣就意味著馬來西亞其他民族與馬來人政治平等的權利被剝奪,各民族之間不是平等,而是統治與被統治的關係?那樣不用印尼來顛覆我們,我們自己就會被內亂自我摧毀。」
(注:當時印尼蘇加諾正在東南亞加快擴張,幾乎要進入軍事衝突領域,英國人派來航母艦隊駐紮新加坡才打消了印尼的擴張步伐。而蘇加諾是東姑最懼怕也最厭惡的政治人物)
「如果這樣的國家是我們的目標。」李光耀憤怒的將憲法冊子重重摔在桌上。「你(馬哈迪)不僅幫了蘇加諾的忙,也乾脆把這個玩意扔到火里去得了。」
馬來西亞憲法被重重砸在馬來國會厚重的木製會議桌上,發出巨大聲響,議會大廳中迴音裊裊,馬來裔議員們沒有反駁的聲音,一片沉默。
在修理了馬哈迪之後,李光耀開始針對施政方針中最敏感的部分,在1967年在全國強制推行馬來語作為唯一官方語言政策開始發力。
為了讓國會中聽不懂英語的馬來裔后座議員能直接聽懂,這一次李光耀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他決定使用馬來語進行演講。
(一隊長在這裡插播一句,我所認識的馬來西亞或者新加坡華裔,每一個人都有超強的語言能力。新加坡是實行舉國雙語政策,而馬來華裔因為多民族混居的關係,一般都會四種或更多語言/方言,英語、華語、馬來語以及廣東話或客家話中的一種)
李光耀是南洋華裔的第三代,作為所謂「海峽華人」的一員,他的母語是英語,由於外祖母來自印尼三寶壟,家裡從小請了很多馬來傭人,他的馬來語、爪哇語都相當流利。
在馬來議員的眼中,魔幻的一幕出現了:
在馬來西亞的權力中心,在「馬來人特權」憲法的誕生地,一位被當地報紙形容為「準備摧毀馬來族沙文主義者」的華裔中年男人,卻在用流利的芭莎馬來語發出自己的聲音,抨擊馬來人特權。
「馬來人都是馬車夫階層? 華人富有,馬來人貧窮確實是事實。但特權和馬來語成為國語解決不了經濟問題,馬來人有450萬,就算我們使用特權讓其中的0.3%成為公司股東,馬來人的貧困問題就能解決了?」
「那些住在甘榜(鄉下)的馬來人如何進入現代化的文明社會,成為那0.3%的富有馬來人的傭人,靠刷鞋子,開開車門?」
「如果我們欺騙人民,是他們相信他們之所以窮,是因為沒有特權,那會導致什麼樣的後果?或者你們讓鄉村的馬來人相信,因為華人不說馬來語,政府文件不用馬來文,他們才會窮。他們就是期待1967年馬來語成為國語後出現生活水平就能奇蹟般提升。但如果這種奇蹟沒有出現,你們準備怎麼辦,把問題都轉移到其他種族之上?」
說到這裡,李光耀暫停了一下,他的眼光不經意間掃過對面的馬來裔議員。這些巫統的后座議員們只懂馬來語,還是頭一次聽到過有人用社會經濟學理論提出這樣的觀點,紛紛表示新奇。當聽到馬來語解決不了馬來人貧困問題時,好多頭戴哈芝帽(一種只有去過麥加朝聖過的人才有資格帶的帽子)的國會議員點頭表示同意。
李光耀繼續追擊,既然攻擊巫統的政策不行,那就要拿出人民行動黨的替代政策。
」我同意以馬來語作為官方語言,卻看不出這樣如何能夠提高人民的經濟地位。如果巫統對當前的經濟問題沒有真正的答案,就不應該阻止反對黨來拿出他們的辦法,因為人民行動黨有替代方法,並能收到實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