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飼養寵物人數增加但獸醫相關人手供不應求

示意圖(圖:iStock)
疫情期間飼養寵物人數增加,國家公園局動物與獸醫事務組接到的寵物狗執照申請數量,在三年增加了1萬7000起。然而為寵物提供醫療護理的獸醫相關人手卻供不應求,同期只增加不到30人。
可愛的寵物為人們提供陪伴和快樂,本地申請寵物狗執照的數量在過去三年平均每年增長8%,當中疫情期間增長幅度最多。
不過,相比之下獸醫數量平均每年只增長了2.3%,三年里只增加28人。
快樂山獸醫診所集團外勤運營經理朱家慶醫生說:「根據新加坡獸醫協會的統計,獸醫對寵物的比例在新加坡是1對1700隻寵物。人類醫生和人的比例現在是1對385個人,所以其實我們人手短缺的問題是很嚴重的,除了獸醫,就連獸醫護士和支持人員也供不應求。」
集團表示看診個案年均增長15%,人力短缺除了增加看診的等待時間,也間接的影響了醫療費用。
「獸醫醫療費用的價格在近年的確增加了,獸醫服務供不應求,人力成本與運營費用也上漲了不少。醫療用品和藥物也越來越貴,所以相關的醫療費用價格也不得不漲,所以平均上漲的幅度大概約10%到20%以上。」
儘管如此,不少人在照顧寵物方面花錢不手軟。養過13隻狗的黃瑞芳以天然食材自製飼料,併購買寵物營養補充劑,希望從日常飲食照顧好寵物,減低寵物看醫生的次數。
自製寵物料理飼主黃瑞芳說:「(原本)很多問題,皮膚很差整個都是白頭髮,從八年前開始都不用看醫生了,不癢,眼睛也不會幹。」
受訪獸醫表示自製或購買飼料各有利弊,最重要的是確保寵物飲食均衡,並依照寵物的個別狀況挑選適合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