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銷售公司招牌和網頁被詐騙集團冒用,兩周內逾40人陸續來討錢,負責人打聽之下,始知公司被人在網上用來「招募」人手,誘使這群人通過網購的方式賺取回佣。
受害人轉帳後,本金和回佣都遲遲拿收不到,因此都找上公司「追債」!
據了解,找上公司討錢的40多名受害者有老有少,單單其中11名受害人,就被騙走近7萬元(約21萬令吉)的血汗錢。

鄒裕源指詐騙集團冒用該公司網頁(電腦圖),一般人分不出真偽,所以不少人上鉤被騙。
《聯合晚報》報導,被不法之徒假冒的,是位於密駝路的網路銷售公司「OOm」。為還公司一個清白,以及阻止更多人上當,公司負責人之一的鄒裕源(37歲)已經報警處理,並希望警方早日將騙子繩之以法。
鄒裕源(37歲)受訪時說,公司自8月7日起,就接二連三接到投訴電話,有時一天接到三四通。
「這些人都是要討錢的,少則數千元,最多的一個達3萬元。我起初也覺得很納悶,跟他們細談之後,才發現他們原來都墜入騙局。」
根據鄒裕源的描述,詐騙集團的干案手法大同小異,騙子會告訴受害人,他們的公司要聘請的是網路揀貨員(Online Grabber),他們只須進行網路代購,每件物品可抽10%佣金。騙子會說,這麼做的目的主要是協助公司沖業績。
受害人起初會被要求網購價格較為便宜的商品,達到指定次數的買賣後,騙子就會退換本金和付上佣金,讓受害人信以為真。
接下來,騙子會慫恿受害人購買價格較高的物品,以賺取更高的回佣,受害人一頭栽下去後,往往為了達到指定的買賣次數,錢越花越多,被「榨乾」後戶頭被凍結了,才知自己上當。
鄒裕源說,為了加強說服力,讓受害人以為他們是正統公司,騙子會提供一個連結點給受害人,他們點進去後,就會看到他的公司以及公司的標誌,但是這完全是假的。

詐騙集團遊說公眾當網路揀貨員(Online Grabber),騙他們通過網路代購每件物品,可獲得至少10%佣金,但代購者需要先墊錢充值。(OOm公司提供)

鄒裕源比對多個受害者的Whatsapp群,每個群里包括受害者約有九人,而其他八人是重複的,而且號碼都是空號。(OOm公司提供)
一天三換公司名稱 騙子向不同人下手
得知公司招牌被冒用後,鄒裕源和其他合伙人就每天關注詐騙集團的網頁;他們事後發現,對方同時也在冒用另外兩家公司的名義去行騙,其中一家還是他們的同行。
「事發後,我們很謹慎,一直關注騙子的動向,還查了他們的網站域名(Domain Name),目前看來騙子應該在國外,用來行騙的網站非但沒被凍結,還不時更換新的公司標誌。」
鄒裕源也發現,詐騙網頁的內容不時更換,有些時候一天換數次,而且都是有品牌的公司。
「我們是幫助中小企業建立網路平台的公司,但是沒有做網路代購項目。相信詐騙集團物色較有公信力的網路行銷公司下手,令受害者不易發現問題。」

OOm公司兩名聯合創辦人鄒裕源(左)和許偉銘(右)獲知多人被騙後,立即聯繫媒體揭露此事,也在自家網頁放上澄清啟示,希望公眾小心慎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