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國土面積僅有 724.4 平方公里,人口不到 600 萬,國內既沒有豐富的資源,又沒有足夠大的市場,卻成為國際上最開放的經濟體之一,人均 GDP 達到了 65000 美元。
儘管新加坡是全球金融科技中心之一,但新加坡目前數字化的支付並沒有像中國一樣普及,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對現金的依賴程度仍比較高,對於數字化可能還相距甚遠。

那麼為什麼新加坡可以成為「亞洲區塊鏈科技中心」?
從「漁村」到亞洲區塊鏈中心


「Crypto避風港」法規的逐步完善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也明確表示,需要有嚴格的監控程序,以防止操縱和濫用交易活動。
新加坡合規公司 Holland & Marie 的法律負責人 Chris Holland 表示:「如果許可證申請人沒有為市場操縱目的而被監督,金融管理局可能會認為申請人不是適當人選。這樣的結果將成為申請人不獲得許可批准的充分理由。'」
由於新加坡監管的開放,我們所熟知的 Binance、OKCOIN 等 Crypto 公司紛紛在列。
調查:新加坡對比特幣的認知、採用和信任


CBDC 測試「基地」
一般的央行數字貨幣(CBDC)分為兩種:一種是零售型的 CBDC,另一種是批髮型的 CBDC。批髮型 CBDC 主要是針對中央銀行和金融機構,而零售型 CBDC 主要是針對普通民眾用於日常消費。由於新加坡是一個依賴國際貿易的國家,所以新加坡當局早在 2016 年就開始了這兩種 CBDC 的開發與布局。
今年 6 月,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宣布,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和其他組織合作,共同發起「零售 CBDC 全球挑戰賽」。而挑戰賽的重點是支持支付創新,鼓勵全球金融科技公司和方案提供商提交創新的解決方案,以此來支持高效的支付和金融普惠。據悉,這場比賽吸引來自 50 多個國家的 300 多份參賽作品,其中一半以上來自亞洲。
上個月 MAS 公布,這場「CBDC挑戰賽」有 15 家公司進入決賽,並正在接受行業專家的指導。入圍者包括:澳大利亞澳新銀行集團(ANZ Banking Group);總部位於巴貝多的區塊鏈支付公司 Bitt,該公司與東加勒比中央銀行合作推出 DCash 數字貨幣;新加坡花旗銀行;cLabs;Consensys;Extolabs;Giesecke+Devrient advance52;滙豐銀行(HSBC Bank);IBM;IDEMIA;IOG Singapore;Soramitsu;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 Bank);以及新加坡支付初創公司 Xfers。
這些入圍決賽的公司或機構正在經歷「加速階段」來開發他們提交的解決方案,並將在 11 月舉行的新加坡金融科技節上展示。
區塊鏈及 Crypto 知識的普及教育

1. 新加坡國立大學
除了成為世界頂尖大學之一外,新加坡國立大學還擁有活躍的區塊鏈/金融科技社區,該社區設有專門的區塊鏈智囊團(Crystal Center),智囊團由誕生熱門加密貨幣項目的實驗室(如 Zilliqa 和 Kyber Network)創建。
除此之外,亞洲數字金融研究所(AIDF)是新加坡國立大學(NUS)的一個大學級研究所,由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國家研究基金會和新加坡國立大學聯合成立。亞洲數字金融研究所渴望成為思想領袖、金融科技知識中心和開發數字金融技術的實驗基地,以及培養亞洲當前和未來的金融科技研究人員和從業人員。在眾多先進的研究主題中,區塊鏈也占有一席之地。
2. 南洋理工大學
在南洋理工大學可以看到許多「區塊鏈黑客松」和區塊鏈俱樂部在過去幾年中如雨後春筍般湧現。2019 年該大學還成立了一個金融科技研究中心,專門從事區塊鏈技術的研究。而該中心的專家小組一直在有關區塊鏈和加密資產進行研究。
3. 新加坡管理大學
新加坡管理大學以其世界一流的研究和基礎廣泛的教學而得到國際認可。它設有關於區塊鏈、金融科技和加密貨幣的各種課程和研討會。
4. 新加坡社會科學大學
新加坡社科大學的金融科技和區塊鏈集團一直與許多合作者一起積極舉辦區塊鏈論壇和在線和離線活動。他們最近與新加坡區塊鏈協會、Crypto 公司和金融機構合作,在受監管的金融交易中舉辦名為"零知識隱私"的活動。
5. 新加坡理工學院
新加坡理工學院是新加坡第一個也是最古老的理工學院,主要專注於與技術相關的課程,如工程和計算機系統。它們有許多夥伴關係,與各行業關係密切,這使得它們能夠提供針對具體行業的方案。
6. 恩吉安理工學院
恩吉安理工學院是新加坡第二古老的理工學院,但卻是新加坡的第一所全面採用區塊鏈技術的高等教育機構,他們會在區塊鏈上為學生頒發文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