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之前有消息指出今年將有3500名外籍富豪將入籍新加坡,新加坡內政部發表了《關於新加坡公民身份的聲明》,否定這一信息的同時,也重複強調新加坡對公民審批的公正嚴明。

近日,新加坡內政部長尚穆根再次強調:申請者的財富或凈值不是評估他們能否獲得新加坡公民身份的主要標準。

新加坡內政部長 尚穆根(圖源:來自網絡)
新加坡前進黨議員梁文輝在國會上詢問內政部長尚穆根,自2000年以來,新加坡批准了多少名擁有至少5000萬美元的高凈值人士以及家屬的公民權申請?內政部長尚穆根辯駁稱:
移民與關卡局沒有收集新加坡公民權申請者的財富或凈值相關資料,因為這不是評估申請者是否獲得公民權的主要標準。
尚穆根重提「新加坡今年約3500名高凈值人士成為公民」一事,他表示:南非的那名研究員,曾致函內政部,稱媒體為錯誤報道。他在受訪時並未提及新加坡公民權。他所預估的3500名高凈值人士,其中大多數可能是外派和為工作而遷徙到新加坡的外籍人員,不是申請並獲得新加坡公民權的人士。

內政部長尚穆根重申,高凈值人士並不代表直接能獲得新加坡公民權。當局評估公民申請時,會考量一系列因素:

但尚穆根同時也表示,對於不同的申請者,其評估標準不同。比如新加坡公民的配偶,和旅居新加坡創造工作機會的人,其評估標準不一致。


現任新加坡總理公署部長兼財政部和國家發展部第二部長英蘭妮部長也曾透露,新加坡在審核公民和永久居民權時,會考慮以下幾點因素:
申請者與新加坡的聯繫、經濟貢獻、學歷、家庭結構、年齡,以及他們在新加坡生活了多久。這是為確保新移民能融入本地社會,並為新加坡做貢獻。
新加坡反對黨領袖畢丹星,也曾透露新加坡到底想要什麼樣的新移民:
1. 真正了解新加坡,高度接納新加坡生活方式的人;2. 真正想要在新加坡生活的人;3. 已經在新加坡以永久居民(PR)生活了一段時間,證明自己已經融入新加坡的人。
作為新加坡內政部代表的通訊及新聞部長兼內政部第二部長楊莉明同樣表示,新加坡在篩選新移民時,看重以下2個方面:
1. 主要看申請者與新加坡社會的融合度。例如:在新加坡有沒有親屬、居住時長、是否就讀新加坡學校、是否完成國民服役;2. 其次看個別申請者的經濟貢獻、年齡和學歷。

申請新加坡公民和PR考核因素大體一致,根據新加坡發布的一些政策及2022人口簡報,總結出以下容易獲批的申請共同點:
1. 年齡主要分布在21歲到30歲(37.1%),其次是31歲-40歲(31.2%)。
2. 接受本地教育越早、越長,越容易拿到新加坡PR身份。例如,在本地讀到中學以上的學生拿到PR的比例占到了84.3%。

很顯然,目前新加坡對新移民的審批,更傾向於年輕、有生育能力、高學歷以及重點行業的人才。另外,符合高學歷、重點行業的單身人士申請PR容易獲批;兩口子都拿工作準證,但雙高薪,同時也滿足重點行業,也很受移民局的青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