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痛困擾許多人,然而,很多人分不清偏頭痛和頭痛,經常把兩者混為一談。究竟它們有何不同?《活得好》請本地神經內科顧問醫生解析。
國大醫院神經內科顧問醫生王甲元說,頭痛是種症狀;偏頭痛是種腦部障礙(disorder)。

他進一步解析:頭痛分為原發性(primary)和繼發性(secondary)兩大類。
原發性頭痛三種最常見類型分為壓力性頭痛、集束性頭痛和偏頭痛。
繼發性頭痛則是由某種情況或疾病引起的,最嚴重,並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因腫瘤引起的頭痛。
要提醒的是,對於偏頭痛患者,疼痛往往不是唯一出現的症狀。偏頭痛患者在發作期間會變得虛弱,需臥床休息。患者也可能感到噁心,有些甚至會嘔吐。患者也對光、聲音,甚至周遭環境刺激非常敏感。
誘發偏頭痛因素
誘發偏頭痛發作的因素,可分為外在和內在:
外在
睡眠太多或太少。

用餐時間不規律。

飲水量不足。


長時間對著電腦熒幕,沒有間歇性休息。

某些食物,如酒精、紅酒、香檳和奶酪。

內在
女性月經期時雌激素水平下降,偏頭痛的發生頻率可增加。

偏頭痛發作時,患者得請病假或抱病上班。本地一項對606名偏頭痛患者進行的調查顯示,偏頭痛患者去年平均有9.8天沒上班,抱病上班者因工作能力下降而導致的生產力損失,則等於7.8天。
整體而言,偏頭痛去年對新加坡造成的經濟損失,估計為10億4000萬元。偏頭痛有哪些療法?能否根治?
王甲元說,目前尚無偏頭痛的根治方法,但在發作時進行治療,可幫助患者儘快恢復生活。
偏頭痛的治療基本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 改變生活方式:

建議患者避免暴曬或處在炎熱環境中。
注意睡眠時間,不要過多或過少。
確保喝足夠的水。
如果氣候變化是個誘發因素,建議避免暴曬或處在炎熱環境中。
運動非常重要。許多偏頭痛患者發現,每周進行三次鍛鍊,有助減少發作頻率。
坐在電腦前每20分鐘,就休息20秒,看看20英尺遠的東西,或做些伸展運動再繼續。
第二部分 使用「頭痛」日記:
記錄下可能誘發偏頭痛發作的食物或事物,儘量避免接觸。
第三部分 遵照醫生囑咐服藥:
藥物可分為急性(需要時才服用的止痛藥)和預防(每日服用,以減少病發次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