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的新加坡只用了一代人的時間,就把一個落魄的小地方變成了東南亞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這其中新加坡的「國父」李光耀貢獻良多。新加坡的飛速崛起離不開天時地利人和,但是它本身也存在著很多問題,晚年的李光耀對此心知肚明,2011年李光耀正式退休,並把自己很大一部分的精力用在了著書立說和接受記者採訪上,由此我們得以知道李光耀對新加坡的未來有哪些擔憂。

第一:國土安全問題。2010年八月,李光耀為《李光耀:新加坡的硬道理》一書作序,序言中他非常坦誠地指出了新加坡在國土安全方面所面臨的問題:如果新加坡沒有一支強大的軍隊,新加坡將非常容易就受到馬來西亞和印尼的威脅甚至攻擊。
新馬之爭由來已久,自1965年新加坡獨立之後,新加坡的經濟迅速發展,馬來卻依舊在泥沼中緩步前行,部分馬來人由此生出了「嫉妒和後悔」的情緒,他們在報紙上直言當初就不該讓新加坡獨立,甚至強調新加坡原本是馬來的一部分。儘管新加坡的經濟強大,但是它畢竟是個小國,馬來人牢牢掌控著新加坡的水源,這迫使新加坡不得不把大量的資金投入到「新生水」的研究上;新馬之間還有領土糾紛,新加坡為了避免激怒鄰居,同意了國際法庭做出的不利於自己的裁決。馬來可以隨時停止向新加坡供應沙子等資源,這對新加坡這個資源貧瘠的小國來說,實在難以應對。兩國之間的群族矛盾、歷史矛盾以及經濟上的競爭關係,這些都讓新加坡心懷恐懼,這也是李光耀屢次強調新加坡必須擁有一支強大軍隊的原因,也是新加坡每年把大量預算投入國防的原因。

第二:政治生態問題。李光耀是一個強硬的領導者,雖然他常常因此被西方媒體和本國少數人士指責為獨斷專行,但是李光耀不以為意,他認為新加坡的政府必須如此,因為新加坡太小了,不容分成兩股相互爭鬥的勢力。新加坡只需要一支凝結起來的、超凡的政府團隊。在《李光耀觀天下》一書中,李光耀寫道:世事雖然難料,但有一件事我是可以肯定的,就是新加坡一旦決定走向2D制,新加坡就註定平庸。
但是,李光耀和他的人民行動D在新加坡的影響確實是在逐年下降,2011年人民行動D史無前例地丟失了6個席位,這背後折射出的問題是選民結構的變化。隨著年輕人開始登上歷史的舞台,那些曾給新加坡帶來繁榮的制度開始受到質疑,年輕人決定在政治上做出一些「更西方」的改變,這些改變是李光耀萬萬無法同意的,李光耀寫道:新加坡如果出現一個愚蠢的政府,我們就全完了。國家將會沉淪,化為烏有。

第三:新加坡的人口問題。李光耀說:「如果要我說什麼問題對新加坡的生存威脅最大,我會說是人口問題。」《海峽時報》記者曾問李什麼問題讓他在夜裡睡不著,李回答:新加坡的人口問題。
生育率下降、人口老齡化這些問題嚴重困擾著新加坡,在李看來,人口的萎縮帶來的必然是經濟的萎靡,沒有任何國家能在人口顯著下降之後依舊在經濟上保持增長。
人口問題本質上是人們生活觀念變化帶來的,當母親不再願意為了孩子「浪費」青春,你給她再多補貼她也不想生,這就是為什麼歐洲那樣的高福利社會人口形勢依然嚴峻的原因,所以人口負增長這件事並不是花錢就能解決的。那麼就只剩下一條路了:接受移民。

但是接受的移民過多就會破壞本地的文化,甚至導致「鳩占鵲巢」,而如果接受移民過少,則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因為這些移民很快就會被本地文化同化,之後他們也不願意生了。人口問題是當今世界普遍存在的一個重大問題,李光耀也沒有任何辦法,他說:「我無從解決,也早已放棄,只能寄希望於下一代領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