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嚇了一大跳!」 70年代來新加坡的台灣旅美女作者為何這麼說

2021年01月11日   •   4萬次閱讀

萊佛士登陸新加坡後的初期,把新加坡河西南的地方,包括牛車水在內供給華人居住。就這樣,牛車水開闢了,它經歷200年的變化、滄桑,發展成為今日的景觀,然而,今日的牛車水已尋找不回舊時原貌。

夜幕低垂,大華戲院外一排排的「大牌檔」陸續開市,是牛車水另一番景象。(檔案照片)

朋友來了,帶他逛牛車水。

牛車水是新加坡聞名遐邇的「唐人街」,過去和現在都是一個旅遊景點;遠方的朋友來總是要我帶他去逛逛這個著名的旅遊區——洋人眼中的「中國街」。現在地鐵東北線就是穿過這裡,這個站就稱Chinatown。

萊佛士:先考慮華人

說起牛車水來就話長,它的開闢是在萊佛士登陸後的初期,大約在1822年,萊佛士設計城市計劃時,把新加坡河西南的地方,包括牛車水供給華人居住。

他指示說:「應直接注意當地人士地區適當的分配,無疑的,對於華人尤須先作鄭重的考慮。根據華人經已居留的數目,以及這地方對於這個勤勉的民族更具有特別吸引的能力起見,我們或可假定他們已經成為這個社會最大的部分;因此,在新加坡河的西南全部,應分配作他們居住的地方。在某種條件之內,可准許他們占據新加坡河西南岸的土地:即在擬建築的大橋以上。又由大橋沿主要街道而下至現在的華人村(Chinese Kampong),以及向南的小海口兩岸,倘若未被人據有,可供華人享用。這些地方可給華人許多有益的貢獻。」

萊佛士又說:「為將華人村建立在一個當地基上,必須注意這個特殊民族間的鄉土觀念和其他特性。」

牛車水就這樣開闢了,它經歷200年的變化、滄桑、發展而成為今日的景觀,然而,今日的牛車水已尋找不回舊時的原貌!

牛車水的街名

「牛車水」的名字來源是有一段故事的:當年開埠初期沒有自來水設備,全市所需要的飲水都要由馬來人用牛車載水前來供應。而牛車水恰位於市梢的安祥山下有一口井,井深水清,馬來人每天在這裡汲水用桶盛著,供應市民。因此,大家就把這裡叫做「牛車水」,一直到今天,還有一條街保留著Kreta Ayer(水車)的馬來名字。

牛車水的碩莪巷早期殯儀館聚集,被稱為「死人街」。(檔案照片)

牛車水區今日是在大坡的中心,但是昔時卻是屬於比較偏南的一區。它的範圍本來是指大坡大馬路和二馬路之間,北自海山街、南至水車街的一方塊地區,它的中心點是在「戲院街」(Smith Street),因為當年這裡有一間叫「梨春戲園」設在該街與丁加奴街的轉角,因此,丁加奴街也叫「戲院橫街」,它的後面叫「戲院后街」(Temple Street)。此外,還有摩士街,廣合源街。

說起戲院街,必須談一下那戲院原本是一座三層樓的大廈,最初是「普長春戲園」,1920年廣東人羅段甫承頂下來,改設「梨春園」,但後來戲園停演,便改裝分租給人居住,而樓下開店鋪,二樓是一家「一盅兩件」的廣東茶樓,中午還有清唱粵曲,鑼鼓喧天。到了二戰期間一切都廢了,戰後都變成了「72 房客」的民居了。

戲院街前面有一條平行的「碩莪街」(Sago Street ),開埠初期,這條街有製作碩莪粉的廠;碩莪是一種熱帶植物,樹身粗松,去除外皮後可絞磨成粉當食料。這條街舊時稱「戲院前街」。後來的演變,碩莪廠沒有了。許多舊式殯儀館集中在這裡,還有前面的「碩莪巷」,廣東人稱為「大難館」,也叫這條街為「死人街」。這條街早年有一座小廟,也叫「廟仔街」。

牛車水還有一條寶塔街(Pagoda Street),人們習慣稱它為「廣合源街」。因為新加坡開埠初期,有一間著名的「豬仔館」稱「廣合源」,因而得名。豬仔的血淚史,在這裡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和回憶。後來這條街變成了洋服店街,但今日這些街道已完全改變了,昔日的舊景已一去不返。

牛車水區內今日仍存在一座最古老的建築物,就是在廣合源街口的大馬路上的印度廟,這廟稱為「希里馬里安曼」(Sri Mariamman),創辦人是比萊(Naraina Pillay)於1819年6月間從檳城來新加坡,他很快就成為印度人的領袖,因此,他向政府申請這塊土地建廟宇,大約在1827年就在這裡建築起一座亞答木屋的廟宇。

至於今日的印度廟開始建於1844年,而大約是在1862年至63年間建成的。後來也幾經裝修而成為今日的景觀。該廟奉祀的是根據印度教的神話:馬里安曼女神,她是濕婆天神的夫人。此外,該廟還供奉印度教的神聖約20位。這些神像的雕刻都是盡了藝術能事,而且刻工都是從印度聘請來的。該廟今日已成為牛車水區旅客遊覽的景點了!

《新加坡風土記》記載

牛車水很早就發展成為一個熱鬧、繁榮、人口稠密的地方。早在1887年的仲夏,上海有一位名士李鍾珏,到新加坡來探訪他的譜兄——中國駐新加坡首任領事左秉隆,逗留一個多月,回返上海後著有一書《新加坡風土記》,對牛車水有詳細的記載:

市廛繁盛莫若大坡,洋行、銀行、信館、海關均在大城海濱。小坡雖有市集,皆土人所設,土貨及各項食物,無一巨肆,其迤北一帶,多園林樹木,境最幽靜。有地名牛車水者,在大坡中,酒樓、戲園、妓寮畢集,人最稠密,藏垢納污莫此為甚。

煤氣燈徹夜不息,各鋪戶門首俱懸神燈,初二、十六之夜,家家點燈至九點鐘方熄。

牛車水一帶,妓館櫛比,聞注藉於護衛司之妓女,共有三千數百人,而此外之私娼、女伶尚不計其數,皆廣州府人或自幼賣出洋,或在坡生長者。

頻年香港販幼女來坡,賣入妓院者踵相接,領事憫之,率同華紳言於英總督,允下護衛司議章保護,設保良局,以時查察,於是此風小息。

戲園有男班,有女班,大坡共由五處,小坡一二處。皆演粵劇。閒有演閩劇、潮劇者,惟彼鄉人往觀之,戲價最賤,每人不過三四占,合銀二三分,並無兩等價目。

叻中酒樓無多,廣菜番菜各一二家。凡宴客在各家園林者多,菜兼中西。酒飲白蘭地、威四搿、香賓等番釀。飲粵東糯米等酒者少,紹興酒則如瓊漿玉液矣。

早年牛車水一帶娼妓賣淫的確普遍,人數竟達數千。番寨尾(即萬達街與碩莪巷)一帶是日籍妓女賣淫的地方,廣東人俗稱日妓為「番仔妹」,因此也有人稱這裡為「日本街」。

《新加坡風土記》里關於牛車水的描寫。(作者提供)

各派私會黨盤踞

牛車水除了戲園、酒樓、妓院彙集之外,在牛車水前沿的克羅士街上段(Upper Cross Street),俗稱海山街,是客家私會黨「海山公司」總部坐落的地方。那個年代,大坡這一帶:牛車水、廈門街、源順街、十八溪墘、潮州馬車街、豆腐街等處都是各幫派私會黨盤踞與活動的地方。

這些私會黨是從中國南來者帶來的,包括廈門「小刀會」。據《新加坡風土記》說:「中國犯罪之徒,皆以南洋為逋逃藪地方。」又說:「生齒日繁,莠民雜糅,結黨立會,爭立名目,西官迭次嚴禁。現存一會,名目有五,西人統謂之危險會,凡入會有冊每年報護衛司。據報上年新入者六千三百五十人,其歷年入會總冊共有五萬六千二百餘人,誠可雲危險矣。」

由此可見,新加坡開埠初期,私會黨人數之多,活動之猖獗可見一斑!而牛車水也是他們活動的溫床。

賭及鴉片煙盛行

牛車水當年繁雜之情,除吃、喝、玩、樂之外,還有賭及鴉片煙。當時殖民地英人也禁賭,但是,有華人的地方就有賭,牛車水當年也是有賭窟的,賭風甚盛,且要求效仿荷蘭政府收餉開賭,但輔政司不同意,認為不可仿效荷蘭堅持禁賭。

據說:「英人賭禁甚嚴,然叻中賭風甚盛,有一局名天師公司,專誘入賭黨與極多無法禁絕,前年有華人上條陳於議政局,請照荷蘭辦法盡馳禁令,重征其餉,歲可入數十萬元,當時頗有韙其議者,而輔政使司謂:英國不能如荷蘭辦法,致傷政體,屏置不議,仍求禁絕之法。此亦可謂能識大體者矣!」

林則徐當年在廣東虎門銷毀鴉片,中國鴉片戰爭之後,中國人抽鴉片者仍不少,這種惡習也帶到新加坡來,在牛車水也有煙館讓菸民抽吸。殖民地政府發有執照。抽鴉片者多數是一些勞苦大眾,每日掙到幾個錢盡入菸斗!真是悲哀又可憐!

且看李鍾珏的《新加坡風土記》怎麼說:

南洋鴉片煙貴於中國數倍,以其稅重也。時中每錢需洋二角。聞加拉巴(即爪哇)亞齊等處,每錢五角雲。然吸菸者並不見少,且窮人尤多;彼拉手車者,日夜可得洋一元,繳租四角可餘六角,苟無煙癖,度日有餘。乃十人中無菸癮者,不得一二。炎蒸汗血博得之蠅頭,盡入菸斗,殊可憐己!

小販的天堂

戰後的殖民地時代,人口密集的牛車水,建築物已經陳舊不堪,街道古老,是新加坡貧民窟之一。不過那個時候的牛車水,不論白晝或夜晚,都是小販的天堂。白天,那些街道旁,特別是橫貫牛車水的丁加奴街,滿街上都是賣菜、賣魚、賣肉的小販攤檔。還有賣各式各樣日常用品及熟食、水果等小販,可稱為一個面積廣闊的露天巴剎。

從清晨到夜晚,牛車水永遠是那麼地繁忙,在這裡到處是勞動的氣息,從來沒有安閒的人,所以是一片忙碌喧囂的景象。

民以食為天,夜幕降臨時,牛車水又是另一個景象,大牌檔開市了。這些大牌檔的食物不僅是本地人喜歡去光顧,那些外地來的旅客更喜歡到這地方來嘗嘗本地的風味。別以為這裡會比酒樓雅座失威,其實,許多紳士淑女都喜歡到牛車水的「大牌檔」去宵夜,大快朵頤,吃得津津有味呢!

在大牌檔熟食及煮炒攤中,主要是粵菜,但也有閩、潮、滬菜等。計有各式各樣的食譜:炒、焗、煎、蒸、炆、燉俱全。麵食、河粉、滷味、炆品、點心。肉類有豬肉、羊肉、牛肉、雞鵝鴨肉,甚至有蛇、山瑞、果子狸、田雞等,海味有魚、蝦、螃蟹,多得不勝枚舉,山珍海味樣樣齊全任人品嘗。

記得1971年初,大英國協會議在新加坡舉行。來出席會議的加拿大總理杜魯道,在會議後還特地到牛車水一家餐館吃飯,嘗一嘗這裡的中餐風味!

此外,還有印度和馬來食品,一走進牛車水,沙爹和咖喱的香味,便一陣陣的撲鼻而來!

露天超級市場

除了吃以外,當年牛車水也是小市民的購物天堂,夜晚,這裡是一個露天超級市場;那一排排的攤子,有賣鞋的,賣衣服的,賣化妝品的,賣洋雜貨的,賣電器的,賣文具的,專賣女人用品的,賣假髮的,賣廉價首飾的,賣唱片的,賣皮革製品的,賣玩具的,甚至賣小五金的都有,還有香菸攤等。一切日常生活用品應有盡有,琳琅滿目,而且價格大眾化。因此,這裡天天都是人潮如涌,水泄不通!

牛車水的街頭又還有許多書報及雜誌、舊書攤。人們在這裡可以飽覽各種報章、電影畫報、雜誌、書籍、漫畫及舊書。這裡可說是比較低級趣味作品的展示場,男女老少的讀者都喜歡在這裡尋找他們所喜歡的讀物。

在牛車水一帶的騎樓下或後巷,還有許多走江湖賣藝、賣膏藥的、算命及卜卦的相士擺攤子,假如你相信宿命,只要花三五毛錢就可以占一個卦,再由占卦佬為你解答。此外,騎樓下或後巷還有廉價剪髮的,剪髮佬在牆上掛一面鏡子,一張靠背的椅子就可以營業,來光顧的除了這裡的居民外,就是三輪車夫、小販、苦力等,經濟又便捷。

嚴俊李麗華拍攝《風雨牛車水》

在上世紀50年代,香港明星嚴俊、李麗華也曾拉攝影隊來新加坡,併到牛車水去拍過一部電影:《風雨牛車水》,轟動一時。電影故事情節記憶中是這樣:唐山有一名女子江麗珍者,她的丈夫王根生遠下南洋來謀生,一別十年音訊全無。於是,江女士帶著女兒千里迢迢南來新加坡尋夫,發現丈夫已入贅富有人家,棄糟糠而不顧。江女士絕望之餘灑淚離去,最後,男子終於醒悟與妻兒團聚。

上個世紀70年代,台灣旅美女作家於梨華自美國來新加坡,她回去後寫了一篇《我看到的新加坡》,她對新加坡的印象說:「第一次看見它時我嚇了一跳,以為自己回到了紐約的中國街,或是曼哈頓的黑人區,或是底特律的貧民窟。如此擁擠,如此陳舊,又這般髒穢的街容。」她又說:「吃食攤我看見過,在台灣、在香港。對著街的灶、油膩的長條桌和長條板凳,跟油膩的抹布,赤膊的、胸口淌汗的攤頭老闆,童弱的、臉剛齊灶的老闆助手——多半是老闆的兒女——以及趿拖鞋、著短衭的食客,我都見過,也不足為奇。沒見過的是豎立在食攤後、窄街兩旁的樓屋:窄的、舊的、傾斜的、污穢的、黑的、可怕的、不能住人的,而住著人滿滿的。聽說,我佇立在擁擠的街頭,吸著廣東粥攤、夾著陰溝的穢氣所混合起來的氣味,朝兩面仰望,污黑的洞外掛滿了雜色衣衫,誰是它們的主人呢?他們就是這些忙碌著的食攤老闆嗎?

「回到天橋,我佇立良久,一望人頭攢動的新廟西街、死人街度白塔街。燈光、人聲、食味、是動的。水果、糖果、乾果、是靜的。動與靜會原成一幅難以形容的奇景,令人忘記街旁的水溝、臭的,街旁的樓店,陳腐的……」

——這些都是於梨華的所見:牛車水昔日的繁華、輝煌、陳舊、破爛的街景風貌。但在歷史巨輪的輾過,今日已無處尋!

1/2
下一頁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6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5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918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234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550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5130次閱讀
是被風吹還是惡作劇? 行動黨宣傳冊和工人黨海報如此「接地氣」
2025年04月28日   •   4446次閱讀
「拋棄」選區沒信義? 移情別戀實屬無奈 從一而終那是運氣
2025年04月30日   •   4275次閱讀
新加坡這個自然公園要這麼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閱讀
新幣攻破5.6關口!大選倒計時,搶占政策+匯率「黃金交叉點」
2025年04月29日   •   3420次閱讀
黃循財:外國人、遊客、高收入群體其實在補貼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