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準備向亞太地區部署最強瀕海戰鬥艦。據悉,它的目的地,正是新加坡。

「加布里爾·吉福德」號停靠在聖迭戈軍港時,圖源:美國海軍
據美國防務新聞報道,美國海軍「獨立級」瀕海戰鬥艦「加布里爾·吉福德」號已經離開美國聖迭戈軍港,雖然在出發時,美國海軍相關人員並沒有透露它的目的地,但是,CNN卻已指明。

這是美國海軍首次同時向西太平洋地區部署兩艘瀕海戰鬥艦,它的姊妹艦「蒙哥馬利」號,已於今年7月6日先行抵達新加坡,目前泰國灣執行任務。
這瞬間引發外界,特別是中國的關注。中國官媒央視網第一時間報道此事。

「加布里爾·吉福德」是一艘什麼樣的艦艇?為何引得中國這般矚目?
美海現役最強瀕海戰鬥艦
雖然這不是美國海軍首次向西太平洋地區部署瀕海戰鬥艦,但「加布里爾·吉福德」號,是美國海軍現役瀕海戰鬥艦中戰力最強的。坊間認為,這體現了美國介入亞太局勢的雄心。

「加布里爾·吉福德」號上的NSM反艦飛彈,圖源:澎湃新聞
相較於其他美軍瀕海戰鬥艦,「加布里爾·吉福德」號裝備有挪威康士伯公司最新研發的海軍攻擊飛彈NSM,以及MQ-8C「火力偵察兵」無人偵察直升機。
「火力偵察兵」是一個超視距偵察平台,今年7月才剛具備初步作戰能力。它可以全天候深入縱深和危險地區上空執行任務,實現美軍「零傷亡」戰略戰術。

圖源:維基百科
而NSM飛彈則能飛行超過180公里,除了比常規飛彈動作更加靈活之外,還有一套非常先進的任務規劃系統。

圖源:康士伯公司
美國甚至準備將這種飛彈加入到F35戰鬥機中的聯合打擊系統里,增強其反艦攻擊能力。

F-35發射聯合打擊飛彈的想像圖,圖源:康士伯公司
「加布里爾·吉福德」號堪稱美國海軍遠洋作戰的大殺器。軍事專家稱,瀕海戰鬥艦現在是能遠距離給對手軍艦構成真正威脅的軍艦。
美國此舉意欲何為?
美國「蒙哥馬利」號抵達新加坡時,或許已經間接展現了美國在其亞太戰略上的重心。
要知道,自從2017年11月美軍軍艦完成輪換並離開新加坡後,美軍一直沒有派出戰艦接替。

「蒙哥馬利」號抵達樟宜港,圖源:美國海軍
一旦「加布里爾·吉福德」號入駐樟宜港,那麼,從印度洋至南中國海之間廣大海域,都能通過新加坡這個中間點輻射。

「蒙哥馬利」號目前位置,離新加坡不遠,且不遠處就是南中國海
對中國來說,兩艘美國戰鬥力成型的軍艦到來,或許會讓中國在南中國海區域,面臨歷年來來自美國最強的常駐軍事威嚇。
美軍這次「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大手筆派出兩艘軍艦入駐。9月初,「蒙哥馬利」號還參加了美國和東協之間的首次海上聯合演習。

雖然只是首次演習,但美國的手筆卻不小,派出8艘軍艦、4架飛機,以及1000多名人員參與演習,其中部分演習在南中國海海域舉行。在某種程度上,像是對中國去年與東協十國進行軍演的回擊。
觀察人士認為,美國派遣兩艘軍艦入駐新加坡,更像是兩個超級大國間最新的高風險地緣政治博弈。
新加坡態度如何?
自1992年,那份由新加坡與美國於1990年簽訂的協定內容曝光後,美國軍隊進入新加坡就不是什麼大新聞了。
不過,2016年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訪美時,他有關「亞太再平衡」的言論還是在中國引起軒然大波。當時,他稱歐巴馬的亞太再平衡戰略受到所有東協國家的熱烈歡迎。

李顯龍與歐巴馬會面中,圖片來自網絡
新加坡對美國在安全、經濟、文化和教育等多條戰線上向亞洲進行再平衡感到「非常高興」,希望美國繼續維持在亞太不可或缺的領導地位。
不過,一年後的東協-美國峰會上,李顯龍發言將「領導地位」改成「建設性角色」,意味滿滿。

李顯龍(右八)和特朗普(左八)在峰會上,圖源:法新社
到了今年,李顯龍在香格里拉對話會上喊話美國「接受中國繼續壯大的事實」。他認為,中美兩國必須和其他國家合作,共同提升而不是顛覆國際體系。
而在剛過去不久的新加坡國慶群眾大會上,李顯龍重申了這點,並且,他強調「新加坡不會選邊站」。
他在講話中「新加坡是中、美兩國的好朋友,但美國是新加坡主要國防安全夥伴。我們向美國購買先進軍備,希望美國繼續關注亞太,繼續維護本區域的和平和穩定,這有助於保障整個區域的安全與繁榮。」
完整講話視頻可戳:
或許,「加布里爾·吉福德」號的到來正是在響應李顯龍的講話。

今年4月的新加坡與美國陸軍軍演,新加坡士兵在教美軍如何吃榴槤
除了和美國保持密切軍事合作外,近年來新加坡與中國在軍事上合作也頗有建樹。今年7月,新加坡時隔5年再度舉行雙邊軍事演習!

點擊上圖了解詳情
今年5月,中國的「湘潭艦」,在完成海上演習科目後,還在樟宜港停靠。

當時還開放給公眾上艦參觀。

新加坡與中國的軍事互動互信也不止是中國單方面。在今年4月中國海軍建軍70周年時,新加坡還受邀派遣海軍「忠誠」號護衛艦出席,是當時第一艘到達青島港的外國海軍艦艇。

因此,新加坡此舉也不一定是在針對中國。對中國威脅更大的,或許是美軍在日韓以及菲律賓一線設立的「第一島鏈」。沒有遠東出海口的中國,這些基地才是阻止中國出入太平洋的桎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