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中國國務委員、外長王毅與新加坡外長維文(Vivian Balakrishnan)通了電話,根據中國外交部官網發布的消息,在與維文通話時,王毅表示:
企圖將中國抗擊疫情污名化的做法令人不齒,只會造成國際社會分裂,不利於各國攜手抗疫的努力,也不利於其自身防控國內的疫情。中方讚賞李顯龍總理多次表示不應對新冠肺炎病毒進行污名化,呼籲各國攜手共同抗擊疫情,相信新方將繼續秉持公正立場。
對此,新加坡外長維文表示認同:
防控疫情是國際社會的共同挑戰。新方從不認同將特定國家污名化的做法。這種行徑既不利於相關國家國內疫情防控,也不利於各國建立信任和開展合作。
為何王毅與維文的都要特彆強調反對「將特定國家污名化」,皆因美國總統特朗普近期關於新冠肺炎的一系列言論!

圖片來源:路透社
鑒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之勢,美國政府在3月16日發出全國指引,建議人們在未來15天內,減少聚會與外出,出現社區傳播的州份關閉酒吧、餐廳、健身房、電影院等公共場所。
然而隨後,特朗普在推特上稱新冠病毒(Covid-19)為「中國病毒」(Chinese Virus),引發爭議。他寫道:「美國會強力支持航空公司等其他受中國病毒影響的行業。我們會比以往更強大!」

截圖自特朗普Twitter
3月17日開始,他在Twitter上頻繁使用「中國病毒」一詞,還稱這是「非常準確」的。而從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到國安顧問奧布萊恩再到美國總統特朗普美國官方似乎已經統一了口徑,一致將新冠病毒稱之為「中國病毒」,這不但引起了中國官方的強烈反對,更是在全球引來爭議,有亞裔美國人組織擔心,此舉可能會令當地亞裔美國人遭受仇恨與暴力。
華裔美國人、民主黨眾議員劉雲平(Ted Lieu)就在Twitter向特朗普喊話,指出亞裔美國人可能會因為他的言論而遭受更多的歧視,促請他停止不必要言論。

截圖自Ted Lieu Twitter
劉雲平又指新型肺炎現在也成為了「美國病毒」、「義大利病毒」和「西班牙病毒」,強調大家都受到影響,都需要共同努力。
亞裔美國人法律保護和教育基金會(Asian American Legal Defense and Education Fund)就諷刺指,當然要稱之為「中國病毒」,因為特朗普根本不在乎亞洲人及亞裔美國人會否因這個種族主義描述而遭受仇恨暴力。

截圖自Asian American Legal Twitter
而對於特朗普乃至美國官方的一系列言論,世界衛生組織(WHO)也給出了回應。3月18日WHO在日內瓦總部召開的例行記者會,衛生緊急項目負責人瑞安(Mike Ryan)回應特朗普,指其說法或意外引起種族歧視。瑞安表示,病毒沒有國界,不區分種族、膚色和財富:
我們使用語言要小心,應避免把病毒同個人聯繫在一起。我相信任何人都會後悔把病毒同種族聯繫在一起,這是所有人都不希望的,我們需要團結合作。
瑞安還特意將2009年流感作為對比,2009年流感大流行雖然始於北美,但也沒稱作北美流感。所以當遇到其他病毒時,也應該採用同樣的方式。瑞安認為,目前需要大家團結一致,需要事實並一起抗疫的時刻,而不是責怪誰:
我們現在要確認所需要做的事情,從而確定地快速前進,同時避免將病毒同種族或其他領域相聯繫的表達。
不過,在新興病毒形成全球大流行時,將病毒名稱前安上「發源地」,特朗普卻不是首創,上一個明顯案例就是西班牙。
1918年到1920年間爆發的流感大流行(1918 Flu Pandemic),估計當時全球17億人口中有5億人遭受感染,造成至少5,000萬人死亡,其更為人所知的名稱是「西班牙流感」(Spanish Flu)。
然而根據可考的紀錄,1918年最早的流感病例於當年3月出現在美國堪薩斯州的一處軍營,法國在4月傳出疫情,西班牙一直到5月才有病例出現,之後傳至全球。
目前被醫學界普遍接受的看法,1918年的大流行與第一次世界大戰有關,壕溝戰的惡劣環境有利病毒傳播,士兵的群聚則加速病毒變異,參戰的敵對國家雖然有疫情,但不能打擊軍心士氣及向敵國顯示弱點,疫情因此被隱匿。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反而是未參戰的西班牙疫情得以透明化,卻因此被其他國家將此病毒以「西班牙女士」(Spanish Lady)暱稱,雖然西班牙後來將這未知病毒以「那不勒斯士兵」(Naples Soldier)稱之,卻是孤掌難敵眾拳。西班牙的替罪羊身份一當就是百年,但病毒真正來源地至今仍莫衷一是。原因何在?
1. 當年的醫學技術不發達,至今仍無從得知引發大流行病毒株的真實模樣,造成大流行的原因、範圍及死亡人數等,都是後人推敲後得來,唯一真實的只有人們傷痛的記憶;
2. 雖然有考的記錄第一例指向美國,卻沒有其他證據左證,加上美國不願意就此「背鍋」,自然沒有一致性的看法。
套用西班牙被當成1918年流感大流行「起源地」的情境,此刻特朗普為了避免影響美國士氣、為了政治需求將病毒來源地賴給中國的用心看得更加清楚。
然而此一時彼一時,除了因為目前的醫學技術及防疫能力與百年前相較,自是不能同日而語。更重要的是,「反歧視」已是普世價值。
況且,中國不是當年的西班牙,義大利、塞爾維亞、菲律賓等國對於中國在疫情稍緩後即開始外銷、外援醫療用口罩、防護衣等物資已公開表達謝意,中國已經開始展現出了負責任大國的形象!
換言之,當年西班牙被「霸凌」,被迫當上「替罪羊」的情形不會出現,特朗普意氣式的大量使用「中國病毒」歧視名稱,賠上的卻是美國的形象。
隨著美國疫情逐漸邁向高峰、股市崩盤、民眾對政府失去信心,特朗普急需一個可以宣洩民怨的「替罪羊」讓他的連任不致於完全無望,以「Chinese Virus」取代「COVID-19」,既維護了「美國的尊嚴」,轉移國內關注疫情的視線,付出的代價只有本來就不會投票給他的少數族裔及民主黨選民。
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範圍內迅速蔓延,導致越來越多的人被感染得病甚至死亡,也造成部分國家之間的關係趨於緊張。
隨著中國逐漸控制和扭轉了本國國內疫情,以及關於新冠病毒的更多信息浮出水面,中美兩國關係在貿易戰降溫而有所緩和後,因為新冠肺炎疫情而再度趨於緊張。而這種緊張關係對於防控疫情傳播顯然是非常不利的。如果美國不能理性、冷靜且尊重地處理彼此關係,而是指責、污名化,甚至陰謀論,是極不明智的,全世界都將因之承受更大的損失。
不論是從科學層面還是從國家安全層面,確定新冠病毒的來源都是至關重要的,因為這將有助於從源頭上切斷其傳播途徑。但是儘管這場疫情的持續時間已在3個月以上,而且作為重災區的中國已經強力扭轉了疫情,關於新冠病毒究竟源自何處這一關鍵問題,仍然沒有確定答案。
新冠病毒究竟源自何處?疫情爆發之初,各方普遍認為源自中國武漢的野生動物,如今更多觀點則認為早在中國疫情暴發前美國2019年至2020年流感季導致大量民眾死亡的病毒就是新冠病毒。不過,這些都帶有太多的推測成分,對病毒的認識還是應該建立在科學研究的基礎之上,而在科學層面,至今沒有得出權威、一致的研究結論。

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等機構研究人員早前收集了覆蓋四大洲12個國家的93個新型冠狀病毒樣本的基因組數據,通過對全基因組數據解析後發現,收到的樣本包含58種單倍型,可以歸納為五組,包括3個古老的超級傳播者單倍型(H1, H3和H13)和2個新的超級傳播者單倍型(H56和MV2)。與華南海鮮市場有關聯的患者樣本單倍型都是H1這一類型或其衍生類型,而H3、H13和H38等更「古老」的單倍型來自華南海鮮市場之外,再次印證了華南海鮮市場的新冠病毒是從其他地方傳入的觀點。
再加上另有研究指出,義大利等地的新冠病毒與中國的新冠病毒無關,從而使得新冠病毒的來源更加撲朔迷離,從科學角度而言將其稱之為「中國病毒」更不合適。
對於新型冠狀病毒源起的研究,有一種可能結果是最終無法得出確切和一致的結論,各方陷入無休無止的爭吵之中;另一種結果是經歷各方研究的匯合、整理之後,逐漸取得某種共識。
對於第二種情況,即使能夠取得共識,在此之前從一個跡象到另一個跡象,從一個推測到另一個推測,從一個陰謀論到一個陰謀論,這些都零碎不確定的信息難免將造成不必要的誤傷,並且干擾到國家之間的合作抗疫。
正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所言:
關於病毒源頭的問題,我們多次說過,這是一個科學的問題,需要聽取科學和專業的意見,應該讓科學家來回答。在這種情況下,信口開河、妄下結論對各國抗擊疫情沒有任何幫助,反而會製造恐慌和歧視。
在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對人類社會構成巨大安全威脅的情況下,大國尤其需要承擔起作為大國的責任。口舌之快無助於疫情的防控,相互尊重、攜手合作才是當前的應有之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