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年齡的增長,出外旅遊,景物的變化已經很難讓我感受到新鮮和刺激,那麼,我為什麼還要樂此不疲呢?我時常問自己,並且一次次發現,我更喜歡回來後整理的這個過程。
世間的景色大致有幾類,每種類型大多大同小異,看多了就會審美疲勞。但是旅遊讓時間拉長,空間轉變,各種事物急速壓縮。在短短几天內就可以遇到各種不同的人和事,看到許多往日沒有機會看到的事物,讓人的頭腦更活躍,思考更深入。
01
下飛機,我們換衣服梳洗,在微信群里呼喊司機,司機滿臉不高興地出現在我們眼前,他說:「我早就來了,已經在出口等了很長時間。」我才想起導遊說要到出口找他。我剛叫了一聲「司機」,他就拉著臉一字一頓地說:「請不要叫我司機,我不但要開車,還要給你們解說,所以我是你們的導遊,不是司機。」
剛進門,陳導就給了我們一個下馬威,讓我們的心裡很不爽。
可事實上他當天的工作非常幹練,也很熱情。在隨後我們自由行期間也能做到有問必答,深得我們幾位團友的喜愛。看來,任何時候都不要及早給一個人下定論。
再次看他的微信名「不卑不亢的陳導」,才更明白了其中的含義:我會給你們最好的服務,用工作贏得你們的尊重,但是我有自己的原則,不會刻意討好迎合你們。當我感覺到不被尊重的時候,一定會主動提出自己的想法。
從小,我們的教育告訴我們要做一個正直的人,可是當我們進入社會後卻發現,正直或者堅持自我往往容易四處碰壁,於是我們又學會了委曲求全,甚至卑躬屈膝。
我們以為這樣才能讓自己在社會上更好的立足。可事實上,與人為善並不需要放棄自我,討好只能讓自己失去原則。而自尊自愛、專業坦誠才是贏得尊重的最好方法。
02
新加坡沒有養老金。以前對這個完全無感,反而認為老年人如果身體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既可以為社會做貢獻,又減緩衰老,值得提倡。
可是當我看到黑瘦弱小又滿臉皺紋的老人開著計程車載客,還是有些心酸。
到了酒店,另一個同樣黑瘦弱的老人穿著黃色短袖短褲高筒襪的制服畢恭畢敬地為我們開車門,那刻竟有一種衝擊。
這樣的制服穿在年輕人身上,有一種威嚴和帥氣,但是穿在老人身上,卻透著諷刺。
這些老人大多是祖輩在20世紀初從福建逃難過來的,經歷了幾代的奮鬥,如今即便年邁,還是得繼續為一日三餐奔波。
我想起《我這一輩子》中張國立飾演的福海老年時佝僂著身體,穿在警服巡邏時的情景。每個老人背後大都有一把人生的辛酸淚吧!
以前,總是羨慕那些出國的人,以為他們在國外過著我們無法想像的優越生活,可是當看過台灣老兵和新加坡華裔後,才知道無論處於哪種社會制度中,如果沒有能力改變自己的命運,依然只能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
再看整個人類,自然規律更是一隻無形的手。新加坡的養老制度和國家的政策有關,也和人口老齡化有關。當整個人類都不想結婚生孩子,那麼就得承擔老年以後還得工作的現實。當然,需要為此付出代價的更多的還是社會的最底層。
03
行在路上,恰好遇到內政部長出行。車輛的後面有一輛警車隨行,我們的車碰巧經過部長的車旁,看到我們趴著窗邊好奇地向裡邊張望,部長竟然沖我們揮了揮手。
小國家的領導人就象他們的國家一樣,少了幾分威嚴,多了幾分親和。
但其實,新加坡也有許多嚴厲的地方。計程車司機說:如果我開車看手機,被警察發現,就要罰款並扣分。而且警察不需要任何證據,他說什麼就是什麼,普通人根本沒有反駁的機會,當然,一般情況下警察也不會隨便冤枉人的。
每個國家或民主、或專制,或嚴苛、或寬鬆;都受其歷史、環境、人口組成等等因素影響。任何一種風格或制度,都有其優劣,但也有其存在的理由。
年輕時往往很片面,認為是社會、單位甚至是周圍人的影響才導致自己的今天,看多了卻發現並不然。外在的好壞都是相對的,我們無法改變任何外在的東西,只能想辦法改變自己,建立成長型思維,才能過好自己的人生。
04
新加坡由三個種族組成,每個街區都有各自的宗教寺廟,莊嚴肅穆,雖小卻氣勢恢宏,金碧輝煌。
與國內寺廟熙熙攘攘、看熱鬧多過香客的情況不同,這裡的人大多非常的虔誠,他們像雕塑一般端坐,以至於周圍都充斥著信仰的能量。
我們從他們身邊經過,也得摒息慢行,只怕自己的魯莽會驚擾他們,又因為自己的動機而自慚形穢。
信仰會自帶一種能量,以前不信,現在信了。其實價值觀和信仰一樣,當我們無法讓他人信服,或者無法影響他人,是因為自己並不是十分相信,因此自己的言行就顯得搖擺不定、言不由衷。
日本「掃除道」的創始人在自己公司整整堅持打掃了十年衛生,才影響了一兩個人跟隨,但是持續到二十年的時候,掃除道已經成為整個公司的企業文化。又過了十年,日本47個都道府縣成立了「掃除學習會」,掃除道不但改變了他們公司,甚至對整個日本都造成了影響。隨後,掃除道逐漸對整個世界造成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