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寫到王瑞傑(時任新加坡貿易工業部副常任秘書兼貿易發展局局長;當時他的直系上司——貿工部長常任秘書——許文遠,也就是現在的基礎設施統籌部長兼交通部長,剛卸下人民行動黨主席職務不久)、李奕賢(時任生產力與標準局副局長,現任通商中國主席)2001年率團到香港、深圳、重慶、成都、北京調研,回國之後調整貿工部及貿易發展局的中國策略。同年10月,王瑞傑升任貿工部常任秘書,李奕賢則接任貿易發展局局長,兩人繼續推進貿工部的中國策略。
同年,我接到一個新任務,就是接任新加坡—山東經貿理事會的新方秘書。
新加坡—山東經貿理事會(Singapore Shandong Business Council, SSBC)成立於1993年11月。由新加坡總理吳作棟提議,經中國外經貿部(現為商務部)、外交部和新加坡政府批准。這是新加坡與中國地方政府成立的第一個經貿合作促進機構。之後,新加坡與江蘇、四川、遼寧、廣東、浙江、天津也先後成立了經貿理事會。

新加坡-山東經貿理事會第20次會議今年10月23日在濟南舉行,並舉行創新發函專題研討會。照片來源:山東省商務廳
SSBC的主要職能是研究提出雙方合作規劃和推進措施,確定重點合作領域和項目,引導、協調、促進雙方企業間開展合作。理事會成員由雙方政府經濟、綜合部門和大企業共同組成。雙方各設聯合主席一名,新方規格為政務部長/政務次長,魯方規格為副省長。擔任新方主席的有:陳原生、曾士生、李奕賢、張思樂,現任是徐芳達;魯方主席依次為:王裕宴、宋法棠、杜世成、林書香、孫守璞、才利民、夏耕,現任是任愛榮。
理事會雙方分別設立秘書處,承辦理事會日常工作,負責理事會會議籌備和議定事項的落實。山東方秘書處設在山東省商務廳;新方秘書處設在新加坡貿工部國際企業發展局。
總理的辦公室
我接任之後,很快的就迎來SSBC的四屆一次全體會議,也是我的第一次會議。理事會每年舉行一次全體會議,由新加坡和山東省輪流承辦。
2001年7月9日,SSBC會議在新加坡召開,魯方主席、副省長林書香、省府秘書長王科三、省外經貿廳廳長王春濤等率團前來參會。當雙方的重點工作選定在七個重點領域:貿易、投資和企業發展、旅遊、基礎設施、金融、信息交流以及人才培訓。

2001年,世界經濟走下坡
當年,全球經濟放緩,美國、日本和東南亞市場低迷,新加坡與山東的雙邊貿易增長減慢。儘管如此,SSBC理事、貿工部副常任秘書王瑞傑在會議上報告,新加坡和山東間的雙邊貿易結構在過去的兩年裡發生了由傳統的低附加值產品向高科技、高附加值產品的轉變,這主要是因為山東經濟的快速增長。王瑞傑認為,隨著中國加入WTO和服務業的對外開放,將會展現更多貿易機會,對新加坡企業會產生顯著的影響。
另一方面,新魯雙方旅遊人數增長很不錯,金融合作方面也有成果,大眾食品控股和聯合食品控股有限公司這兩家山東食品公司在新加坡成功上市。
在那次理事會上,魯方主席、副省長林書香也特別提出,中國今後的20年要進一步啟動內需,發展的大局不變,機會與挑戰共存,山東須優化外商直接投資的結構。
會議上還討論了中國加入WTO之後,中國政府將制訂透明的政策,以及實現與國際標準和實踐一致的安全和質量標準。
會議之後,魯方代表團考察、訪問了創新科技、龍置地、復發中記、騰飛集團、大華銀行、大華銀行等企業,以及中華總商會、建築商公會。
一般副省部級官員訪新,我們都不會安排總理會見。本次是例外,我們安排了林書香到位於總統府內的總理公署拜會總理吳作棟,由駐新大使張九桓陪同,新方主席陳原生與我也陪同。這是我第一次到總理辦公室,也是唯一的一次。如今回想起來,已經不記得為何我們建議總理會見,或許是他與理事會淵源較深的緣故吧?

新加坡總理公署位於總統府內
總理辦公室樸實無華,在我記憶中,辦公室的一邊是他的大辦公桌,另一邊則是一套沙發,依稀記得是1+3+1結構。我們當時的會見就在沙發那邊進行。
本次會見的一個主要課題是雙方的人才培訓課程。此項目始於1994年5月,是參照新加坡給蘇州工業園區官員提供的培訓模式,大部分培訓費用由新加坡負擔,機票和其餘部分由山東負擔,培訓內容包括經濟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出口推進及管理、稅務管理、審計管理、城市規劃和管理、環境管理等等。截至當年,已有33批次800多名山東政府官員和企業高管在此計劃下派到新加坡來受訓,吳作棟表示,由於新魯雙方合作已經轉向高科技、高附加值產業,因此,人才培訓尤為重要。
當時山東受訓官員到新加坡可不是住酒店,而是住在直落布蘭雅一帶的兩棟特批的政府組屋,當然主要是成本考慮,其次也是為了學員的方便,比如,住組屋就方便買菜、做飯。
首次以官方身份訪華
本次SSBC會議結束不久,7月13日,國際上傳出一個關於中國的大消息。
北京申奧成功!北京將主辦2008年奧運會。

同年12月11日,國際上傳出另一個關於中國的更大的消息。
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成為其第143個成員。

面對這兩個利好消息,新加坡政府和企業界迅速行動起來。
2002年1月,新加坡貿易發展局組織一支由75家公司的106名企業家和高層管理人員組成的大型工商考察團,以新加坡總理政治秘書陳原生為顧問,以新加坡中國工商聯會(Network China)主席黃思綿為團長,到北京、濟南和青島訪問,尋找與奧運相關的投資項目。
如果我沒記錯,那是我第一次以官方身份訪問中國。
這次的印象十分深刻。主要倒不是因為「官方身份」,而是因為三件事。
很小的事。
剛到北京,我們就辦一場媒體介紹會,由我擔任主持人,負責接過台下傳上來的條子並回答媒體提問。幾個答問下來都很順利,然後,問題發生了。
我接過一個條子,把他的提問念出來之後,把媒體名也念了出來:
「干龍網。請問干龍網的朋友是哪位?」
會場一片死寂。
過了十幾秒鐘,一個青年女記者慢慢站了起來,說:「我是千龍網…..」
從此,我記住了千龍網。
第二件事。在自由交流時,我有急事要找黃思綿,他碰巧在與人交談。我到了他身後,伸手輕輕碰了他手臂,結果我被刺了一下,急忙把手縮回來。我暗自想,你西裝袖子上是不是不小心有個書釘還是什麼啊?
過了一會兒,我去找另一個誰誰誰,同樣「伸手又被刺」,這次還很明顯的「啪」了一聲。
我這才恍然大悟。
靜電。
我這輩子第一次接觸靜電。
夏蟲不可以語冰。

第三件事。北京活動結束之後,我們飛濟南。航班抵達濟南機場時,記得是副省長林書香親自來迎接,車子就停在停機坪上。我們一下飛機,林書香與山東人員把陳原生和我引到他車上,大衣還沒來得及脫,我就上了副駕駛座,然後車子就往市區走去。
車子沒走多久,我就被車裡的呼呼熱風吹得滿頭大汗,我還沒法脫大衣,真是度時如年。
然後我低頭偷瞄了空調設置。
30度。
風速全力。
簡直就是桑拿。

之後,無論在酒店、商場,還是各種室內會議場所,幾乎都開著30度空調,而且當地人還照樣穿著襯衣加毛衣加西裝外套,面不改色。
而我兩分鐘內就熱得整個背都感覺刺刺的。
從那次起,我一定記得,只要從室外進到室內,包括上車,第一件事就是馬上脫掉大衣,其他的事再說。
而且西裝外套里絕不能穿毛衣。
兩位未來的正國級領導人
2002年6月24日,在我赴上海就任商務領事之前,我隨同SSBC新方主席陳原生及新加坡代表團,到了山東參加SSBC會議。此時新、魯雙方主席仍是陳原生和林書香,但兩人在政府中各退居二線。林書香卸下副省長職務,擔任省政協副主席;陳原生則在2001年11月3日大選之前從貿工部高級政務次長職務上引退,轉而擔任吳作棟總理政治秘書。
這次會議選在威海舉辦,目的是讓新加坡代表團中的企業代表好好看看威海。
在赴威海之前,肯定還是得先到濟南拜碼頭。
當時,擔任山東省委書記的是吳官正,他同時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此時離他登上仕途頂峰僅一步之遙。四個月後,在中共十六大上,吳官正獲選為中央政治局常委,並出任中紀委書記。
6月25日,吳官正在山東大廈會見我們。身為理事會新方秘書,我當然負有做會見記錄的責任。山東方參加會見的有副省長林廷生、省外經貿廳廳長王春濤,還有省外辦主任,當然林書香也參加。
山東方秘書宋振華處長、李鵬副處長沒有參加會見。他們在大門外等我們。當時我們兩邊秘書處人員共事十分融洽,溝通極好,個人私交也很好哦。
與吳官正的會見結束之後,我們一行走出山東大廈。宋振華笑著問我:「怎樣?聽清楚了嗎?筆記記了多少?」
我說:「吳書記口音有點重,我大概聽懂了一半,也記了一半。」
老宋笑說:「你別吹牛了,吳書記說話,我們都不見得聽得懂一半,你怎麼可能聽懂一半?」
的確。
吳官正,1938年生,江西余幹人。
我確實沒聽懂一半。聽懂了的,最多三成吧?
我的筆記是怎麼記的呢?主要是根據陳原生的回應,猜出吳官正說的什麼。就是這麼記的。會見交談的內容不外乎新魯兩地在出口加工、旅遊、教育、醫療保健、金融等方面的合作。印象比較深刻的是,吳官正指出,山東必須保持內需增長,同時繼續加大引入外資和外國技術,提高生產力。

提起口音,我不禁回憶起2001年我首次參加SSBC會議的情景。當時,副省長林書香在致辭,其中一句話是「我們要粉碎新加坡和山東之間的貿易「。我在本子上記下了,並畫了幾個圈,提醒自己會後必須去搞清楚,因為自己根本猜不透他說的究竟是什麼。
就這樣,一邊開著會,一邊做著記錄,一邊按捺不住好奇心一直在想究竟什麼意思。
忽然,豁然開朗。
「我們要分析新加坡和山東之間的貿易。「
林書香,1941年11月生,山東棲霞人。
沒辦法。膠東口音,叫我這個南洋人怎麼聽得懂?
此趟在濟南,我們還拜會了在3月剛接任山東省長的張高麗。印象中,張高麗態度比較親商,也具有較為開放的眼界。他表示十分希望新加坡企業重視山東投資。
張高麗說話,我們聽起來不但一點困難也沒有,反而感到十分親切。
張高麗,1946年11月生,福建晉江人。
我們都是胡建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