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有63%的新加坡本地受訪者非常願意在接下來12個月內出國公幹。受訪者也表示,希望能在出國方式有更大的控制權,以便在冠病疫情下,更好地保障自己的安全和健康。

另外,有83%的本地受訪者擔心,無法出國公幹會影響他們的事業,31%認為他們的收入因此減少,而57%的受訪者認為他們難以發展和維持商業聯繫。32%認為自己的事業無法取得發展。
此外,有51%的受訪者認為,無法出國公幹會導致新合約無法簽訂,44%認為現有合約難以更新。還有有19%的受訪者擔心業務將倒閉,22%則擔心會失去工作。
這項調查是由差旅及費用管理服務和解決方案提供商SAP Concur委託進行的。
疫後生活「新常態」
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場長期的戰役,因為新冠病毒不僅感染力強,我們對它的認識很有限,即使疫情已嚴重破壞經濟活動,導致企業面臨倒閉、數目龐大就業者收入減少或失業,多數國家仍不敢貿貿然放寬管制措施來拯救陷入危機的經濟。
舉國抗擊疫情的非常時期,保持社交距離並不是社交孤立,但是每個年齡層都必須設法適應多數時刻須待在家中、出門保持安全距離的生活「新常態」!

一場前所未見的疫情,顛覆了人們原來的工作、學習與就醫方式,這些「新常態」也為企業帶來不一樣的機會。
人們熟悉的生活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例如截至今年4月底,全球每天有超過300萬名新用戶通過谷歌(Google)的視頻會議功能Google Meet進行連接,這些用戶在一起花費的時間超過30億分鐘。
國際數據公司(IDC)最近的一份調查指出,亞太區(不含中國和日本)的企業為了應對疫情所帶來的挑戰,在不景氣時仍願意投資一些關鍵科技,這包括物聯網、人工智慧、5G,以及信息安全。而受惠的是遠程教學(包括企業訓練)、企業社交網絡、視頻會議、虛擬工作環境等應用。
新加坡即將推出5G網絡服務,正式搭上全球5G科技列車。隨著5G網絡在全球逐步落實,除了中長期利好電信業者,參與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本地電子業者也將從中獲益。
一些電子業者在2019年10月預見到5G將刺激需求,推動半導體業復甦,因而做出顯著資本開支。雖然新冠肺炎疫情隨後暴發,阻斷半導體業的復甦,但邁向5G科技的長期上揚周期依舊不變,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可在今年10月開始恢復至常態。
新加坡資訊通信媒體發展局已經宣布,將兩個獨立的全國5G電信網絡交由新電信(Singtel)以及由星和(StarHub)與第一通(M1)組成的聯營公司經營。它們將從2021年1月起推出5G獨立網絡,並須在2022年底為至少半個新加坡提供5G網絡覆蓋,2025年底則須覆蓋全國。
收入減少,援助增加
為了控制疫情,新加坡政府於4月初實行病毒阻斷措施,前後長達八個星期。措施實行期間,全體民眾被要求儘量留在家中,好些經濟活動更被迫停擺。益普索的調查就發現,有三分之二的受訪者認為這些措施影響了他們的家庭收入。

即便病毒阻斷措施如今已逐步放寬,仍有多達四成的受訪者認為他們的家庭收入在下來六個月里會進一步減少。
不過,益普索指出,這項調查是在新加坡副總理兼財政部長王瑞傑5月26日發表「堅毅向前」預算案聲明前進行,受訪者對於未來收入的感觀或許會因預算案而有所改變。
根據預算案聲明,新加坡政府將再推出總值330億元的紓困配套,協助企業和員工保工作、保生計,也支持新加坡人自我提升。
新加坡政府從第二份預算案的幫助1萬8000人找工作和實習機會,到第四份預算案的幫助10萬人找工作、實習和培訓機會,說明它已預見失業潮的出現,也表明它將加大力度帶頭創造工作滿足需求。從某個角度來說,僱傭補貼計劃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僱主減輕了人力成本負擔。因此,儘管整體商業環境面對很大的壓力,但勞動力市場沒有出現大規模裁員,3.3%的失業率是相當不錯的表現。
在創造新的實習和就業機會方面,公共部門將在幾個領域包括,學前教育、醫療和長期護理提前招聘工作,以滿足新加坡的長期需要。把冠病工作相關的就業機會包括在內,公共部門將打造1萬5000份工作。新加坡政府機構也將與企業協作,提供2萬5000份工作。

此外,新加坡政府將在「新心相連」就業與技能配套(SGUnited Jobs and Skills Package)下為職場新人提供2萬1000份培訓機會,以及中途轉業者提供4000份培訓機會。為了支持新加坡人提升技能,政府也將擴大培訓機會,惠及約3萬人,人可進修課程,學費可獲高津貼。
面對後疫情時期,求職者、失業者和轉業者有必要改變心態,以有工作、保工作為主要目標,薪資和福利期望要調整,生活方式要改變,求職期望和實際受僱的落差要縮小,總之就是要先找到工作、保住工作、保住生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