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場婚禮從婚紗、攝影、化妝到婚宴等各個環節都是一筆開銷,如果每樣都漲價,就很容易透支預算了。(海峽時報)
作者 許耀泉
通脹居高不下,幾乎沒有東西不漲價。
對你我這些平凡人來說,在這種情況下,不外是盯緊開銷,勒緊腰帶過日子。
但對於一些面臨人生里程碑,需要大筆開銷的年輕國人,就沒那麼簡單了。
為了獨立生活在外頭租房子住的年輕人跟房東討論續約時,可能被突然暴漲一倍的租金嚇壞;籌備婚禮的准新人則發現,婚禮所需樣樣漲價,讓他們的預算瞬間透支,重新領悟「積少成多」的意思。
面對這些難題,看看年輕人如何以務實的心態,見招拆招。
租金暴漲?打消獨立生活的念頭

租金近幾年來居高不下,令許多租戶叫苦連天。(海峽時報)
冠病疫情期間,好些年輕人就獨自在外頭租房子住。
新加坡統計局數字顯示,35歲或以下的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當中,獨居者從2019年的1萬5900人大幅上升到2020年的2萬5000人。
同時出現大幅度上漲的另一組數據,偏偏就是:租金。
根據市區重建局數據,私宅租金在2022年上漲了將近三成,房地產交易平台99.co和SRX的預估數據也顯示,政府組屋的租金也在今年三月年比增長26.8%。
接受亞洲新聞台訪問的楊俊林(30歲,人名譯音)原本與母親和兩名兄弟同住,但家裡人多,讓他難以在冠病疫情期間居家辦公,因此在外頭租了房間住。
然而,楊俊林的房東去年上調了租金,並要求他和室友租下整間組屋。
面對三到四成的漲幅,楊俊林去年10月終於決定搬回母親家住。
另一位匿名受訪者則在房東將她原來700元的租金增加一倍後,做出同樣的決定:搬回家。

有些人由於家裡人多,疫情期間難以居家辦公而在外頭租房子住,但隨著防疫措施放寬,家人恢復原有的生活習慣,在租金暴漲後選擇搬回家。(海峽時報)
除了租金,當局隨著疫情趨穩放寬防疫措施,也是促使年輕人搬回家的部分原因。
楊俊林在防疫措施放寬後必須更常回到辦公室上班,家人也恢復外出活動和辦公,減低了他居家辦公時的干擾。
婚禮所需樣樣貴?鎖定真正想要的,其餘可免

別小看婚宴裝飾,那可能也是一筆開銷。(Conrad Centennial Singapore提供)
結婚是人生大事,新郎新娘若是想要本著「YOLO」(「You Only Live Once(人生只活一次)」,引申為及時行樂的態度)精神把婚禮搞得更隆重、更別開生面,原也無可厚非。
通脹高企年代的婚姻,有著什麼樣的面貌?
陳以珍和黃羅賓(音譯)接受《今日報》訪問時,就列出他們如何在浪漫與現實之間做取捨:
定下四萬元的預算,並為湊齊這個款項每月儲蓄,賺得較多的一方貢獻每月儲蓄的60%;
定下「決不妥協」的環節,其餘的可以省略或選擇更便宜的選項。
在兩人看來,他們「決不妥協」的兩個環節是婚禮場地和裝飾。
除此之外,他們在其他方面能省則省,如租借婚紗,而不是購買婚紗;使用酒店提供的請帖,而不是特別定製請帖,省錢省力。
兩人也希望婚禮當天親友圍繞,因此放棄到國外度假勝地舉行婚禮,以便邀請更多親友出席。當然,這個決定也無形中減低了他們的開銷。

相伴外出運動,不失為一個省錢妙招。(海峽時報)
為了籌集預算,兩人在平日裡也更注重花費:對更昂貴的咖啡座說不,選擇到咖啡店買咖啡;周末宅在家中看看電影、玩玩紙牌遊戲,出外則是一同散步、運動、或到新的小販中心尋覓價格親民的美食。
陳以珍總結說: 「我儘量不讓自己被『一生一次的婚禮』這個想法沖昏頭,也克制自己的衝動,避免花費越來越多錢,為我們的大喜之日增添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