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鳥瞰新加坡中央商業區和濱海藝術中心。(海峽時報)
作者 倉吉
新加坡在不同領域的國際排名第一,國人似乎已司空見慣,多一個第一名不算多,少一個不算少。
憑藉優良的領導力與前瞻性、金融管理和市場吸引力,新加坡在一項全球政府效率排行榜名列第一,比前一年上升兩個位置。
由國際非營利組織錢德勒治理研究院(Chandler Institute of Governance)公布的2023年錢德勒良好政府指數,有多少國家的政府和人民重視這個指數是個有趣問題。

2023年錢德勒良好政府指數榜上的前五名。(聯合早報)
新加坡肯定是很在意的。 該國際研究所使用了公開數據針對104個國家政府的能力和效率進行評估。這些國家的人口占全球約九成。
換言之,其餘代表全球一成人口的國家都是人口小國,它們連進考場都沒資格。其中因素,耐人尋味。
新加坡在領導力與前瞻性、國家機構能力、金融管理和市場吸引力四個指標中位居榜首,在協助人民提升方面也取得第二的佳績。
政府領導力和前瞻性,多年來是我國的強項。

新加坡魚尾獅公園。(聯合早報)
政府的穩定性和可預測性,為新加坡樹立了一個特別的「小而大」形象,新加坡的前瞻性反映出政治領導人的深謀遠慮,不會「蕭規曹隨」,政策堅定,施政靈活,既時刻提醒人們居安思危,又積極樂觀展望未來。
在金融管理方面,新加坡與瑞士的距離拉大,瑞士只排第四。
這似乎印證了過去兩三年外來資金不斷湧入,有其必然的原因。其實單是這一項也足以說明,新加坡治理能力和效率加強了外國投資家對新加坡的信心。
在法律和政策以及全球影響力及聲譽這兩個指標中,我國排在第20名和第36名。
法律和政策涵蓋法治、司法機構質量、透明度和監管治理。值得注意的是,在前五名的國家中,我國的排名比其他四個明顯落後,排名第20。新加坡是否在某個方面臨場表現失常?政府應該深入思考個中緣由。

新加坡白領工作人士。(海峽時報)
全球影響力及聲譽包括國際貿易、外交、國家品牌和護照強度。全球影響力和聲譽這一科目,以一個人口僅數百萬的超級小國而言,新加坡的國際影響力已經遠遠超越小國的分量。
綜合所有七個科目(指標)來看,新加坡今年在104個國家中位居榜首,也是唯一排名前10的亞洲國家。位居第二到第五的瑞士、芬蘭、丹麥和挪威都是歐洲小國。
報告指出,新加坡對冠病疫情的反應值得讚賞,除了保障高疫苗接種率,使經濟能加速開放,也比其他國家更好地從疫情中復甦,甚至超越疫前水平。
在三年抗疫戰爭中,新加坡政府做該做的事,對國際上的毀譽不驚,成果才是最重要。

新加坡濱海灣金沙。(海峽時報)
報告也說,新加坡的善治一直以來被視為國家成功的要素。其國家發展激發了大量的學術研究和分析,而公共服務也被讚揚為訓練有素,表現出色的政府在實踐中的典範。
新加坡是成績優異的好學生,很多國家想抄新加坡的功課也抄不來,或說新加坡國家小,或說國情不同,這些都是實話。
新加坡取得今天的成績,最基本因素便是不斷「見賢思齊」,抄別人功課,也在做自己的功課。
政治領導人能跳出固有的框框思考老問題,新加坡也有力所不及之處,如鼓勵生育政策一直效果不彰。
不輕言失敗,不輕言放棄,正是新加坡不斷進步的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