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結婚七年仍膝下無兒女,醫生說他們只有1%的生育機會,林孔懷夫妻決定領養,結果「雙喜臨門」,通過領養晉升父母之後不久就懷孕。如今兒女雙全的他們也不避諱向養女透露她的身世,「領養紀念日」就是他們每年都會慶祝的日子。
結婚七年仍膝下無兒女,醫生說他們只有1%的生育機會,林孔懷夫妻決定領養,結果「雙喜臨門」,通過領養晉升父母之後不久就懷孕。如今兒女雙全的他們也不避諱向養女透露她的身世,「領養紀念日」就是他們每年都會慶祝的日子。
飛躍社區服務執行長林孔懷和妻子張濟暇其實是在機緣巧合之下領養了大女兒穎恩。
當初,當醫生告訴他們,他們只有1%的生育機會時,他們決定不做試管嬰兒。由於對領養這回事不熟悉也沒有心理準備,他們最終決定不要有孩子。
就在他們做出決定之後,他們得知一個朋友領養了一個兒子,領養這個話題因此再次被提起。
朋友的領養代理當時有三個孩子待領養,就介紹給林孔懷夫妻,他們就在2004年領養了當時兩個月大的穎恩。
就在林孔懷和張濟暇晉升為人父人母不久後,僅有1%機會的事情發生,張濟暇懷孕了,而且時隔五年又生下第二胎。
穎恩如今19歲,二女兒穎祈今年17歲,小兒子穎哲則已經12歲。

兒子林穎哲、母親張濟暇、大女兒林穎恩、二女兒林穎祈、父親林孔懷(左到右)。圖:受訪者提供
女兒來到這個家 是值得慶祝的事
林孔懷夫婦表示,他們打從領養穎恩開始就已經決定不會向她隱瞞她的身世。
林孔懷說,很多養父母都會選擇等孩子大的時候才跟他們說。「但是哪一天才算是『大了』?沒有人知道。」
他們都認為,要是隱瞞孩子,孩子就會覺得被領養是一件非常羞恥的事情。
但對他們而言,穎恩來到這個家是一件值得驕傲、慶祝的事。
「所以她(穎恩)每一年都會有兩個慶祝的節日——一個是她的生日,另一個是她來到我們家的第一天。」這一天被他們稱作「領養紀念日」(adoption anniversary)。

圖:受訪者提供
通過講故事讓女兒理解領養的意思
林孔懷還記得自己第一天抱起穎恩的感受。「我一看她的眼睛,關係就已經建立起來了,是一種很奇妙的感覺。」
所以,當妻子生下第一胎的時候,他並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可能因為信仰的關係,我們覺得所有孩子都是孩子。」
從穎恩一兩歲開始,林孔懷夫婦就開始通過說一些有關領養的故事給她聽,讓她知道自己是他們領養的,同時希望通過這些故事讓她了解「領養」這個概念。
穎恩坦言,自己小時候頑皮或叛逆時會認為父母親比較疼弟妹,不過現在回頭看,事實並非如此。
她說,父親是家裡最有耐性的人,尤其和媽媽鬧脾氣之後,父親都會來找她問她還好嗎,要不要和他談談。
「不管我再怎麼頑皮,他們還是一樣那麼愛我、接受我。現在回想起來,我當時確實需要為我的行為受到責罵。」

圖:受訪者提供
越早告訴孩子越好 重點是心態和語氣
張濟暇就鼓勵所有領養父母越早讓孩子了解自己的身世越好。
她說:「主要不在於孩子聽不聽得懂,主要是你在說的時候是抱著一個什麼樣的心態去講。」
她補充,在告訴孩子她是被領養時的語氣很重要,因為孩子會從這樣的一個非言語的溝通方式了解你怎麼看待領養這回事。
穎恩表示,她記得父母給自己說了不少有關領養的故事,也很喜歡這些故事。
偶爾會有人指出,穎恩和其他家庭成員長得不太一樣,有人甚至把穎恩誤以為是妹妹的好朋友,不過這些都不會讓穎恩覺得不自在。
穎恩慶幸父母親把領養這件事正常化。她說:「這讓我覺得自己並沒有什麼不一樣。媽媽很多時候甚至會忘了我其實是被領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