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飛行事故應該如何反應?謹記這幾點

涉事客機379名乘客和機組人員在18分鐘內安全疏散,被形容為「教科書級疏散「。(圖:X/ @alto_maple、Flightmodeblog)
日本東京羽田機場跑道周二(2日)發生撞機事故,機上的379名乘客和機組人員在18分鐘內安全疏散,被形容為「教科書級疏散」。
發生類似飛安事故時,乘客能如何配合空服人員,提高生還率?平時乘坐飛機,又應該留意什麼,以確保在發生事故時,有效逃離?
飛行安全的「關鍵11分鐘」
淡馬錫理工學院航空管理文憑高級講師何德安講師接受《獅城有約》十分訪談節目訪問時說,飛機起飛之前的四分鐘和降落前的七分鐘是關鍵;17%的意外發生在起飛時,36%的意外是在降落時發生的。
他提醒乘客們,在起飛和降落時最好先把手機、護照等重要物品帶在身上,不要放在隨身行李里。
此外,把座位椅背拉直也非常重要,可以避免在發生緊急情況時,阻擋後方乘客逃生。
聽從空服員口令 保持冷靜
何德安指出,此次撞機事故的日航乘客和機組人員之所以能夠全員逃生,是因為機組人員的培訓、專業和表現,而乘客也表現得十分冷靜,遵循機組人員引導他們前往安全緊急出口的指示。
前空服人員黃穎知也在受訪時透露,需要緊急撤離時,空服人員都需要遵循航空公司給予的撤離指南,並接受機長的逃生指示,以及判斷逃生門是否適合進行逃生。如果聯繫不到機長,空服人員就需要自行判斷逃生路線。
2016年6月,新加坡航空飛往義大利米蘭的SQ368航班因發動機故障掉頭返回樟宜機場,在著落時右翼起火。
乘客開始躁動,一些人要求立即打開艙門。然而,機組人員堅持聽從機長不准打開艙門的命令。根據消防員判斷,當時打開艙門並不安全,因為停機坪和飛機底部都是燃油。
當時在機上的前空服人員馬斯圖拉(Siti Noor Mastura)事後接受新傳媒英文新聞節目CNA Insider時說:「如果我們當時打開門,將會是一場災難。」
消防員在飛機起火後的五分鐘內控制了火勢,機上的每個人都安全撤離。

乘客遵循機組人員的指示,引導他們前往安全緊急出口逃生。(圖:X/Flightmodeblog)
撤離時不要拿行李
去年9月,中國國際航空一架客機因發動機起火緊急迫降樟宜機場,乘客被迫撤離。網傳視頻顯示,一名乘客撤離時攜帶著行李。
相比之下,專家注意到,這次撞機事故的日航乘客在撤離時,都沒有這麼做。
航空新聞網媒FlightGlobal的主編Alfred Chua接受新傳媒英文新聞網TODAY訪問時就強調,飛機發生情況需緊急撤離時,乘客必須留下行李,不要做任何可能占用寶貴時間或妨礙機上其他人行動的事情。
他說,人們在緊急情況下如房屋著火時,嘗試帶走重要物品情有可原,然而飛機上的空間更狹窄,還有數百名乘客。如果有乘客在嘗試搬運行李或拍攝視頻時被絆倒,很容易造成恐慌或踩踏事故,甚至可能造成人命傷亡。

涉事客機379名乘客和機組人員疏散後,飛機被大火吞噬。(圖:X/aveonews)
哪個座位最安全?
黃穎知指出,涉事日航客機雖然有八個逃生門,卻只用了其中三個,或許是因為其他逃生門著火、高度不適合、逃生梯沒有順利落下等因素。
她強調,機組人員都會有逃生口令,乘客只需要保持冷靜,聽從機組人員的口令,就可以避免造成慌亂,有秩序地逃生。
何德安指出,坐在靠近緊急出口座位的乘客雖然最靠近逃生門,但也可能需要協助疏散其他乘客,因此不一定像人們認為的,會是率先疏散的乘客,也可能是最後幾個疏散的人。
根據《時代周刊》在2015年針對航空事故的調查,客機前三分之一位置的死亡率最低,為32%,中段和後段位置的死亡率則分別為39%和38%。
至於座位位置,客機中段靠走道的座位死亡率最高,達到44%;後段的中間座位死亡率最低,為28%。
報道也指出,坐在靠近緊急出口的生還者確實比較可能安然逃出。
但是,比起座位位置,更關鍵的還是事故本身的情況。如果客機的機尾受到衝擊,坐在前段和中段位置的乘客就相對比較安全。
因此,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和其他航空安全專家都認為,飛機上沒有所謂「最安全的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