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交局檢討點對點交通服務業結構與監管框架

圖: CNA
陸路交通管理局正在對德士、私召車等點對點交通服務業結構和監管框架進行檢討,以確保與時俱進,符合通勤者需求。檢討工作計劃在明年第二季之前完成。
陸交局發表文告說,現有監管框架自2020年實施以來,點對點交通服務領域發生顯著變化,例如:通勤者和司機更傾向於使用召車應用打車或載客,以至於傳統德士服務需求減少,進而導致在路上穿行的德士減少。與此同時,對於樟宜機場等需求高的地點,以及遊客和不諳使用科技的乘客來說,德士服務仍扮演重要角色。
陸交局說,檢討將著重三大方面,包括:改善點對點服務供應的穩定性、加強服務的韌性和包容性。
陸交局已經與勞資政夥伴展開討論,包括德士和私召車業者、全國德士師傅協會和全國私人計程車司機協會,並會繼續廣泛諮詢,收集司機和通勤者的意見。
文告也說,勞資政夥伴在檢討過程中,也會討論採納潔凈能源車輛,以及如何鼓勵司機和乘客保持優雅的乘車習慣。
代交通部長兼財政部高級政務部長徐芳達在Facebook發貼文表示,與永續發展與環境部兼交通部高級政務部長許連碹博士在上星期五(8日)與德士和私召車合作夥伴、交通部以及陸交局的同事見過面,針對點對點交通服務業的一些相關問題,進行了富有成效的討論。
許連碹博士也發帖說,勞資政三方合作夥伴都對此次的檢討表示支持。陸交局將聯繫不同的乘客群體,就如何改善德士和私召車服務,以及整體通勤體驗,徵求他們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