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訊)新加坡職業病發生率過去4年持續上升,去年達平均每10萬人33.6起,當中65%為噪聲性耳聾案例,當局指出數據上升是相關監測加強和意識的提高,導致更多案例被發現所致。
人力部昨天公布的2023年工作場所安全與衛生報告,披露以上數字。
根據報告,去年通報的職業病工傷再度增加,從2022年的1052起增至1229起。當中,557起案例來自製造業,108起來自建築業,相加起來占比超過50%。

數據顯示,噪聲性耳聾(noise-induceddeafness)案例的大幅增加,是去年職業病發生率上升的原因。去年的噪聲性耳聾案例達804起,比2022年的624起,增幅超過20%。與工作相關的肌肉骨骼失調則從前年的340起增至去年的352起。相比之下,職業皮膚病和其他類型的職業病去年都有下降。
人力部解釋,當局加強工作場所稽查,以及有更多醫生和僱主通報這類案例,是噪聲性耳聾案例過去兩年大幅增加的原因。
當局指出,比起工傷意外,這類職業病的發生往往是經長時間乃至多年所累積,且肉眼一般難察覺,也不易分辨例如患者聽覺上的損失是否來自工作場所噪音還是年齡增長,因此需要靠更多稽查來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