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倉庫里堆滿了捐贈的鞋子。(取自8視界新聞網)
(新加坡訊)一項回收項目面臨挑戰,大士一帶的一間倉庫里,堆積了超過30萬雙未找到用處的回收舊鞋。
《8視界新聞網》報道,這項鞋類回收計劃,是由新加坡體育理事會(SportSG)和美國材料科學公司陶氏化學(Dow)近四年前啟動的合作計劃,目標是每年回收17萬雙舊運動鞋。
到目前為止,相關計劃已收集逾40萬雙舊鞋,但只有約7萬雙被用於18 個項目。
這些舊鞋原本計劃被研磨成顆粒,用於鋪設跑道、遊樂場等項目,但項目合作夥伴未能找到願意使用這些回收材料的地方。
期待更多合作夥伴加入
陶氏新加坡和大馬區總監保羅(Paul Fong)表示,「我們的目標是減少對實馬高島(Pulau Semakau)垃圾填埋場的影響。我們希望儘可能利用這些鞋子,而不是丟棄填埋。因此,我們希望能有更多單位加入合作。」
目前,這個項目已與B T Sports、Alba WH、迪卡儂(Decathlon) 和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 Bank)合作,但仍需更多企業的支持。
B T Sports發言人指出,獅城每年有多達2200萬雙售出,由此推算自回收計劃以來所收集的鞋子數量其實「非常少」。
舊鞋與輪胎 哪種材料更適合回收?
新加坡目前大量依賴進口橡膠輪胎顆粒,用於鋪設遊樂場和腳車道等項目。
保羅指出,回收的鞋材比進口輪胎碎屑更安全,並有助於減少碳足跡。
不過專家也對回收鞋材的應用前景表示擔憂。
國大機械工程系副教授唐海敏(譯音,英文名:Duong Hai Minh)認為,輪胎由單一材料組成,而鞋子由多種材料混合製造,因此很難控制最終產品的質量,回收成本也更高。
B T Sports發言人也指出,回收鞋材的成本會更高,但他強調,可持續發展往往伴隨著更高的價格。
供需平衡與管理為關鍵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教授勞倫斯(譯音,英文名:Lawrence Loh)指出,目前鞋子堆積如山的問題,在將來是可以避免的。
他認為:「最重要的是管理,包括預測回收的鞋子數量以及可應用的數量」。
他建議控制回收量,並確保其可被用於的項目,從而提高回收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