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加坡擁車證(COE)價格再次刷新紀錄,大型及豪華車組(B組)的擁車證價格飆升至11.689萬新幣(約合人民幣63.5萬),而公開組(E組)更是達到11.6991萬新幣。
這個價格在中國足以購買一輛頂配的小米SU7 Ultra電動車,甚至比某些豪華品牌車型(如奧迪A8)的售價還要高。

對於在新加坡留學的國際學生來說,這樣的價格無疑讓擁有一輛私家車成為遙不可及的夢想。
那麼,在這樣一個「全球最貴鐵皮」的市場環境下,留學生們該如何高效、經濟地出行呢?
01 為什麼新加坡的擁車證如此昂貴?
新加坡的擁車證制度自1990年實施以來,一直是全球最嚴格的車輛管控政策之一。
其核心機制是通過限量發放和公開競標的方式控制道路車輛總數。
2025年,新加坡繼續執行「零增長」政策,即每報廢一輛舊車,才允許新增一輛新車,以保持汽車總量恆定。
此外,新加坡國土面積僅728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極高(幾乎是北京的6倍),道路資源極為有限。

這些因素共同推高了擁車證的價格,使其成為名副其實的「奢侈品」。
除了擁車證的高昂成本,新加坡的駕照考試同樣嚴苛。
公立駕校的通過率僅約40%,私立駕校更低至25%。即使成功考取駕照,新司機還需經歷12個月的觀察期,期間任何交通違規都可能導致駕照被吊銷。

因此,許多新加坡本地居民和留學生都選擇放棄購車計劃,轉而依賴發達的公共運輸系統。
02 新加坡公共運輸:世界級的出行網絡
新加坡的公共運輸系統被公認為全球最先進、最高效的之一。
2025年,新加坡政府宣布投入超過20億新元進行全島交通優化,進一步提升了公交、地鐵和輕軌的覆蓋率和舒適度。

1. 地鐵(MRT)——留學生出行的首選
新加坡地鐵(MRT)網絡四通八達,2025年最新擴建計劃包括:
西海岸地鐵線延伸:連接裕廊區域線與環線、跨島線,預計2030年完成第一階段,2040年全線貫通,西部居民往返市中心可節省多達20分鐘。
實里達-登加線:規劃中的新線將穿行北部和東北部,建成後超過40萬戶家庭步行不到10分鐘即可搭乘地鐵。
東西線與南北線翻新:重點改造義順、蔡厝港、文禮等地鐵站,擴大月台空間,增加電梯和出入口。
地鐵票價方面,2025年小幅上漲,成人卡支付每趟車資上漲0.1新元,但全程票價通常不超過3新元,性價比仍然極高。

2. 巴士系統——無縫銜接的地面交通
新加坡巴士系統與地鐵完美互補,全島有超過300條巴士路線,運營時間從早上5:30至午夜,部分線路提供24小時服務。2025年的新變化包括:
中央商業區(CBD)設立9個「點對點接載點」,優化巴士和計程車停靠秩序。
更多線路採用電動巴士,提升乘坐舒適度和環保性能。
3. 輕軌(LRT)與特殊服務
新加坡的三條輕軌線路(武吉班讓、盛港和榜鵝)主要服務於市鎮內部短途出行,是銜接地鐵站與住宅區的「最後一公里」解決方案。此外,新加坡還提供:
夜間巴士服務(編號為"N"開頭的線路),方便深夜出行的乘客。
校園穿梭巴士:如新加坡國立大學(NUS)和南洋理工大學(NTU)提供的免費校內巴士。
03 經濟實惠的替代出行方案
除了公共運輸,新加坡還為無車族提供了多種共享出行選擇,讓留學生可以根據不同需求靈活安排出行方式。
1. 計程車與網約車
雖然價格較高,但在特殊情況下(如深夜或攜帶大件物品),計程車和網約車仍然是便捷的選擇。
2025年,新加坡打車平台(如Grab、Gojek)的平台費上調至每趟0.9-1.5新元。
不過,留學生可以通過拼車服務(如GrabShare或RydePool)節省30%-50%的費用。

2. 共享汽車
對於偶爾需要自駕的留學生,新加坡的共享汽車服務(如BlueSG、Tribecar、GetGo)是絕佳選擇。
這些服務按分鐘或小時計費,平均價格在0.5-1.2新元/分鐘或30-70新元/小時。
雖然短期使用成本不低,但相比擁車證和養車的長期開支,仍顯得非常划算。

3. 共享單車與電動滑板車
新加坡政府大力推廣「主動出行」(Active Mobility),全島自行車道總長已超過500公里。
共享單車品牌如Anywheel、HelloRide和Moov Technology提供經濟實惠的短途出行選擇。
不過,2026年起,電動滑板車將實施更嚴格的限速規定(6km/h),留學生需注意遵守法規。

4. 步行——健康環保的出行方式
新加坡的城市規劃極具步行友好性,許多區域設有有蓋走廊,即使雨天也能舒適步行。
結合公共運輸使用,步行是解決「最後一公里」問題的理想方式。
04 留學生專屬交通優惠
新加坡為全日制國際學生提供專門的交通優惠,符合條件的留學生可申請學生優惠EZ-Link卡,享受地鐵和巴士票價約50%的折扣。

此外,部分大學(如NUS、NTU)提供免費校內巴士,方便學生在校園內通行。
結語
無車生活也能輕鬆自在
儘管新加坡的擁車證價格高企,但這座城市的公共運輸和共享出行生態足以滿足留學生的日常需求。

通過合理規劃(如地鐵+共享單車、非尖峰時段打車、團體出行拼車等),留學生完全可以在不擁有私家車的情況下,享受高效、經濟的出行體驗。
2025年,隨著新加坡繼續優化交通網絡,無車生活不僅不會成為負擔,反而可能是一種更自由、更可持續的生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