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訊)少年因一邊睪丸扭轉導致下腹疼痛,到家庭診所求醫時,醫生第一次誤診為腹部絞痛,第二次誤診為睪丸發炎,沒將他轉介給專科或緊急部門,造成少年最終因延遲醫治導致睪丸缺血,不得不切除受影響的睪丸,日後或影響傳宗接代。
新加坡醫藥理事會介入調查後,紀律審裁庭裁定家庭醫師專業行為失當,吊銷他的醫師執照12個月。
根據醫藥理事會發布的裁決書,被吊牌的醫師是執業約42年的楊啟豐(譯音)。
2019年3月22日,當時15歲左右的少年因下腹疼痛而到楊啟豐的診所求醫,少年申訴疼痛起源於左邊睪丸,之後移到下腹,此外也出現輕微腹瀉。
楊啟豐檢查後,認為少年只是腹部絞痛,開了止痛和止瀉的藥物給他。
5天後,少年再次到診所求醫,申訴左邊睪丸腫痛,坐下或行走時疼痛會加劇。
楊啟豐檢查後發現他的睪丸腫大且一觸即痛,認為少年的左邊睪丸和附睪丸發炎,開了抗生素藥物給他之外,也幫他驗血和驗尿,以確認自己的診斷。
儘管少年睪丸腫痛,他當時仍沒有懷疑少年可能是睪丸扭轉,也因為需要做不同的檢測,他就排除了睪丸扭轉的可能性。另外,他也沒有將少年轉介給專科或建議他到醫院急診部求醫。
3月28日,少年的驗尿和驗血結果出爐,醫生通知少年的母親說結果顯示是發炎,並吩咐少年繼續服用抗生素。
4月1日那天,少年的父親致電診所告知少年的情況沒有好轉,而且疼痛難忍,醫生才說少年的情況嚴重,要求他把少年緊急送院。
急診部的醫生初步診斷時,發現少年睪丸水腫、陰囊皮膚發炎,超音波掃描後證實他的睪丸扭轉,雖緊急進行了手術,但少年的左邊睪丸已缺血,不得不切除。
根據裁決書,少年的父親在2020年7月30日向醫藥理事會投訴楊啟豐,當局之後展開調查。
楊啟豐在2020年12月10日寫信向少年和他的家人道歉。
紀律委員會調查後對他作出兩項指控,一項指他專業行為失當,另一項指他沒向病人提供足夠資訊的指控則交由紀律審裁庭考慮他的處分時納入考量。
紀律審裁庭委員認為,考慮到少年的年齡和臨床症狀,加上醫生在檢查時發現他的睪丸腫大,專業醫生應該都會懷疑他的睪丸可能扭轉,而不是直接排除這個可能性,造成少年延誤求醫。更何況,楊啟豐還是個執業超過40年的醫生,理應有足夠的經驗和知識做出正確判斷。
紀律審裁庭最終裁定,對他的制裁將在裁決書發布的30天後生效。
根據維基百科,睪丸扭轉是指睪丸上方的精索發生旋轉扭曲,切斷進入睪丸的血流。如果失去血液供應,睪丸組織可在幾個小時內壞死。初步症狀的具體表現為睪丸突然劇烈疼痛。
睪丸扭轉可發生在任何年齡段,但最常發生的年齡是12歲到18歲之間。及時診斷可由醫師協助解開扭轉,恢復供血;延遲治療的就難以挽救,嚴重的需要切除睪丸。
睪丸扭轉的醫治可說是刻不容緩的,如今卻因醫生的誤診而導致少年失去一邊睪丸,對他往後的人生或造成不可磨滅的陰影和影響,最直接的影響是日後可能會影響他傳宗接代的能力。
專家認為,如果早在少年剛求診時就及時診斷出他的睪丸扭轉並及時送醫,少年保住睪丸的幾率是大約90.4%到97.2%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