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人均預期壽命過去十年有所提高,去年為83歲,比10年前的82.1歲多了0.9年。不過,與前年相比則少了0.2年,也低於2019年、冠病疫情前的83.7歲。
新加坡統計局5月22日發布的新數據也顯示,2022年的男性及女性預期壽命分別為80.7歲和85.2歲,與2012年相比提高了0.9年。
但相較於2021年,男性的預期壽命減少了0.1年,女性的預期壽命則減少0.3年。

統計局的數據顯示,本地人均預期壽命過去十年有所提高。但在2020年至2022年疫情期間,本地的死亡率較高,導致人均預期壽命縮短。
2020-2022年
2020年至2022年的預期壽命數據,是假設疫情期間的較高死亡率會維持下去。因此值得注意的是,若死亡率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這些數據或無法代表本地人口的預期壽命。
在過去的30年里,新加坡的人均壽命經歷了顯著的變化。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衛生條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新加坡居民的壽命得到了顯著延長。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數據,新加坡的人均壽命在過去30年里取得了顯著的增長。根據最新的統計數據,截至2021年,新加坡的人均壽命為約83歲,與30年前相比,增長了近10歲。

人均壽命的增長離不開新加坡注重投資和發展高質量的醫療保健系統。政府致力於提供先進的醫療設施和技術,以確保居民能夠獲得優質的醫療服務。新加坡的醫療機構擁有世界級的醫生和專家,採用最新的醫療技術,為患者提供精準的診斷和治療。同時,政府還積極推動醫療研究和創新,以改善疾病預防、診斷和治療的方法。
其次,新加坡注重公共衛生和健康教育。政府通過廣泛的健康宣傳和教育活動,提高居民對健康生活方式的意識。新加坡鼓勵居民採取均衡飲食、適度運動和不吸菸等健康行為,減少慢性疾病的風險。此外,政府還積極推動免費或低成本的篩查和疫苗接種計劃,以提早發現和預防疾病。
其次,新加坡注重公共衛生和健康教育。政府通過廣泛的健康宣傳和教育活動,提高居民對健康生活方式的意識。新加坡鼓勵居民採取均衡飲食、適度運動和不吸菸等健康行為,減少慢性疾病的風險。此外,政府還積極推動免費或低成本的篩查和疫苗接種計劃,以提早發現和預防疾病。
新加坡的社會福利政策為居民提供了經濟保障和基本生活需求。政府通過全面的養老金計劃、醫療保險和社會援助,確保老年人能夠享受良好的醫療照顧和生活條件。這種社會福利政策有助於降低經濟壓力,使居民能夠獲得及時的醫療治療和長期護理。

此外,新加坡注重提高教育水平和職業培訓。教育對於促進健康和提高生活質量至關重要。新加坡的教育系統提供高質量的教育,培養了具備健康意識和健康行為的人才。同時,職業培訓和終身學習機會使人們能夠獲得技能和知識,適應不斷變化的工作環境,從而減少工作壓力對健康的負面影響。
世界上存在一些人均壽命較長的國家,這些國家通常具有良好的醫療保健體系、健康教育和社會福利政策。
日本
日本是全球人均壽命最高的國家之一。該國的長壽主要歸功於健康飲食,包括蔬菜、魚類和大豆產品的高消費量,以及日本人對運動和體育的重視。
瑞士
瑞士擁有全球領先的醫療保健系統和先進的醫療技術。此外,瑞士人普遍注重健康生活方式,喜歡戶外活動,並有較低的吸菸率。
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擁有較高的人均壽命,部分原因是其普及的公共醫療保健系統和高質量的醫療設施。澳大利亞的居民普遍注重健康,有良好的運動習慣和飲食習慣。
加拿大
加拿大的人均壽命也較高,與其高質量的醫療保健系統和健康教育有關。加拿大政府重視公共健康,並提供廣泛的醫療服務和資源。
瑞典
瑞典具有優質的醫療保健系統和廣泛的健康保健服務。瑞典人普遍擁有良好的生活條件和高水平的教育,注重健康飲食和積極的生活方式。

其他人均壽命較長的國家還包括冰島、挪威、紐西蘭、韓國和法國等。這些國家的共同特點是在醫療保健、健康教育和社會福利方面投資充分,同時重視健康生活方式和疾病預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