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刀切
本地最新調查顯示,近半數送餐員不傾向於強制繳交公積金的政策,擔心原本不高的收入變得更少,認為送餐行業不應實行「一刀切」的做法。
調查
今年7月至8月向1002名送餐員展開調查後發現,送餐員對公積金有兩極化反應。51%支持繳交公積金,當中以需要應付房貸和醫療開銷的年輕人居多。另49%送餐員則擔心強制繳公積金會減少實際收入。
整體而言,近六成受訪者擔心,若平台公司須為送餐員繳公積金,會從他們的收入扣除繳納公積金的成本。
不支持強制公司繳公積金的受訪者中,高達83%擔心公司會因此調低工資,近三成擔憂公司可能無法負擔而倒閉。

參與調查的送餐員是介於21歲至65歲的本地居民,至少四分之一的月入靠送餐工作。他們的月入中位數為1925元,當中46%全職以送餐維持生計。
平台送餐員目前不受僱傭法令保護。人力部去年成立諮詢委員會,探討如何加強保護這類自雇者的權益,包括是否讓平台公司繳納公積金,預計今年底提出建議。年凈收入超過6000元的平台人員,目前須把一部分收入存入保健儲蓄戶頭。
高收入比高保障更重要
受訪送餐員只有四分之一認為,萬一失業,他們有足夠的儲蓄應付三到六個月的個人與家庭開銷。研究團隊指出,因收入和儲蓄不多,送餐員最容易受經濟變動影響,應有足夠的社會保障。然而,在高收入和高保障之間做選擇,七成送餐員覺得前者更重要。
公積金制度是社會保障的一部分,送餐員應考慮工作可持續性,是否能協助他們應付長遠的財務需要。除了公共教育,從送餐員的顧慮來看,若平台公司實行公積金政策,應制定透明的薪金機制,避免公司抽取送餐員應有收入。

送餐工作沒有收入上限,但實際上,要獲得高收入並不容易,送餐員往往須要投入更長的工作時間。根據調查結果,賺取至少5000元的送餐員只占3%。約四成送餐員每周工作超過44個小時。
工作時間長、收入較高的送餐員發生意外的機率也相對高,其中原因是為了接更多訂單而加速騎行。每周工作至少51個小時的送餐員中,約38%遇到至少一起意外。整體而言,約33%送餐員在工作時遇到至少一起意外。
但多數送餐員並不清楚或不滿平台公司所提供的福利。僅36%對醫療福利感到滿意,約42%不知道公司提供的醫療福利。近55%不清楚或不滿意公司的意外保險。
此外,約七成送餐員也反映行業競爭激烈的擔憂,更多人從事送餐工作,使他們的收入減少。超過四成表示找到合適工作後會離開這一行。約37%要找到月薪至少3000元的工作才轉行。
面對高通脹時代,單靠公積金養老足夠嗎?
公積金是否足以抗通脹,並且該如何更充分地利用公積金來做退休規劃。公積金制度是一項強制儲蓄計劃,目的是讓退休人士在晚年有一些生活費。
公積金會員的普通戶頭年利率目前為2.5%,特別戶頭、保健儲蓄戶頭以及退休戶頭的基本年利率則是4%。
然而,眼看物價高漲,7月整體通脹率升至7%,不免讓人擔心公積金利率趕不上通脹率,退休老本將隨著時間流逝被侵蝕。

理財專家認為,如果通脹率長期居高不下,公積金利率沒有實時調整,公積金儲蓄的價值勢必被侵蝕。
不過,政府沒有排除公積金利率上調的可能性,加上高通脹情況相信到了明年會有所緩和,公積金仍可作為退休規劃的重要部分。
要在通脹環境下維持公積金的實際價值看似有困難,但其實這個制度設有一些保值的保障。
若掛鉤利率逾保底利率 公積金利率會相應調高
例如,公積金普通戶頭利率跟本地三大銀行的過去三個月平均存款利率(包括定期和活期存款)掛鉤;特別、保健儲蓄和退休戶頭利率則是在10年政府債券(10-year Singapore Government Securities)基礎上再加1個百分點。
如果通脹持續下去,以致美國聯邦儲備局繼續上調利率來應對情況,公積金利率有可能調整到超出保底利率,緩解通脹對公積金儲蓄造成的影響。」
單是因為現階段出現短期通脹情況,就針對長遠的公積金政策做出調整並不明智,更何況公積金已設有一些緩衝通脹的機制。如果太頻繁更改政策,可能給公積金會員的退休金額造成不確定性。
此外,通脹率在短期內的變動一般上很大,但若以長期來看,預料會趨向2%到3%的一般平均水平。對於那些距離退休年齡還有一段時間的人而言,通脹帶來的挑戰應該沒有那麼大。

公積金普通戶頭利率,以及特別、保健儲蓄和退休戶頭利率分別跟銀行存款和政府債券回報掛鉤,如果這些掛鉤利率超過2.5%和4%的保底利率,公積金會員也會相應獲得更高利率。
政府每季檢討普通、特別和保健儲蓄戶頭的利率,也每年檢討退休戶頭利率。公積金局會在這個月宣布今年最後一個季度的利率。
退休金是否足夠取決於生活方式
至於多少退休金才足夠,這取決於個人在退休後對生活素質的期望。
公積金制度幫助人們為退休儲蓄,並通過公積金終身入息計劃(CPF LIFE)每月提供一筆款項。從65歲開始,人們可每月獲得350元至2300元的款項,視他們在55歲時累積的退休存款多寡而定。不過,退休金是否足夠要看個人退休後的生活方式。
需求較為簡單的人可能需要約1800元過活,但如果嚮往維持平均中等收入人士的生活方式,可能每月需要2500元到4000元。因此,單靠CPF LIFE可能不足以資助你想要的生活方式,必須額外依靠自己的退休儲蓄。
現有的公積金制度設有考慮通脹因素的機制,例如,特別戶頭的頂限每年會根據通脹情況作出調整,以及在CPF LIFE的遞增計劃(Escalating Plan)下,入息以每年2%逐年遞增,應付退休後日益上升的生活費。此外,如果利用普通戶頭買房或資助子女教育費,必須將已使用的公積金連本帶利退還到戶頭中。
優化公積金儲蓄
若要提升財務韌性和做更好的準備,退休規劃單靠公積金並不足夠,尤其是當通脹持續上升。
通過填補公積金戶頭、利用公積金投資,以及延後在CPF LIFE計劃下獲得款項,有助於累積更多養老金。其中,如果年滿65歲時不需要通過CPF LIFE獲得款項,可選擇延後到最遲70歲才提款。這樣一來,公積金儲蓄可以賺取更多利息。

此外,在做退休規劃時可進行壓力測試(stress-test),確保把通脹因素考慮在內。陳勉孜說,大部分的財務計劃會按照2%到3%的通脹率來預測未來收入流,計算退休金是否足夠,人們可進一步假設通脹率上升到3%、4%或5%,針對不同的情景計算通脹率如何影響退休規劃.
三項建議
財務規劃公司提出三項幫助人們安享晚年的建議。第一是在65歲之前把房貸還完,如果可以提前在55歲達到目標更好,可為退休儲蓄更多錢。
第二是確保在發生嚴重疾病時有醫療保險支付費用,可考慮用保健儲蓄(Medisave)支付綜合健保計劃或終身護保(CareShield Life)的保費。
第三是維持終生收入,如通過CPF LIFE定期獲得一筆款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