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寵物店11月起 只能售賣獲核准來源寵物貓
從11月起,本地寵物店將只能售賣獲得國家公園局屬下動物與獸醫事務組核准來源的寵物貓。當局是在最近進行了一項關於寵物和社區里飼養寵物貓的民調後,推出新規定。這將對飼養貓與狗的管理措施劃一。

當局表示實施相似的管理措施將能確保更有效的執法。有關措施包括可追溯性、記錄保存以及寵物銷售和轉讓等方面的規定。為了確保寵物貓的福利,當局將強制實施寵物貓必須接種疫苗以防感染病毒。從11月開始,寵物商店將只能賣來自持有執照的農場,或者是當局批准來源的貓,確保所出售的貓健康和獲得良好照顧。
國家發展部高級政務部長陳傑豪說:「我們將繼續跟社區密切合作,改善動物的健康和福利,並提高動物寵物領域的標準。希望公眾支持當局提議實施的貓管理方法。」
動物與獸醫事務組在去年的調查發現,超過3萬個受訪者當中,近八成同意寵物貓應該植入微型晶片。另外多數受訪者也表示,支持在組屋飼養寵物貓。
為進行提升工程 武吉班讓輕軌列車部分服務時間將調整

武吉班讓輕軌列車營運控制中心將進行提升工程,部分列車服務時間將在8月和10月進行調整。
陸路交通管理局發表文告說,自1999年投入服務的營運控制中心主要控制和監測信號、電力供應、通訊系統和車站設施。提升工程將分階段進行,以降低對乘客帶來的不便。
當局說,為了進行臨時營運控制中心的測試和啟動工作,武吉班讓輕軌列車服務下個月12日和13日,以及19日和20日的兩個周末,將提前一個小時,在晚上10點半結束運營;10月1日則會全面停運一天,以便將現有中心的功能轉移到臨時中心。
文告說,輕軌列車提前結束運營期間,乘客可以在晚上10點半之後,改搭穿行於武吉班讓和蔡厝港的巴士服務。至於10月1日當天,當局會提供額外的短程巴士服務。
另外,19列新輕軌列車也會逐步進行測試並投入服務。另外13列2015年投入服務的列車正在進行翻新。其中兩列已經完成翻新,並在27日重新投入服務。預計,所有列車的翻新工程會在2025年完成。
本地電信公司3G服務即將終止 受促幫助受影響客工和低收入者
本地三家電信業者計劃最遲在明年7月停止提供3G網絡服務,預計有約10萬名用戶受影響,其中有許多是無法承擔升級到4G或5G費用的客工和低收入者。

新加坡國立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系副教授陳恩賜告訴新傳媒英文新聞網站TODAY,那些無法跟上數碼時代的人,如老年人和低收入群體,包括客工等,「即使有能力承擔費用,也可能無法適應這個數碼化的步伐」。
客工福利組織Transient Workers Count Too (TWC2) 的總經理Ethan Guo指出,有許多低工資的客工仍在使用從祖國帶來新加坡的舊3G手機。
「他們大多數還在償還為前來本地工作的貸款,同時得定期向家人匯款,因此不太可能有足夠的存款購買新手機。」
為孩子購買舊款手機的父母也將受3G服務終止影響。
一家手機零售店的一名工作人員指出:「這些家長不想給孩子買智慧型手機,所以他們只買這些3G手機。現在他們全都必須升級。」
Ethan Guo呼籲電信公司和業界人士合作,在這一轉型過程中幫助客工,例如提供手機補貼,甚至以低價售賣翻新後的手機。
電信公司:將助3G用戶升級
第一通表示,公司提供「各種價格實惠的 4G 和 5G 設備」,客戶也可以在任何第一通商店免費將3G SIM卡升級為 5G SIM 卡。公司也將「繼續為遷移到 4G 和 5G 網絡的用戶提供積極幫助」。
星和則表示,會確保3G用戶「不會因為升級到 4G 和 5G 網絡而陷入困境」,公司也提供價格低於200元的無合約設備,以及12個月或24個月的無息分期付款計劃。
新電信說,將致力於幫助其3G用戶升級網絡,需要更換手機的年長者和客工,也能以「合理的價格」買到4G或5G手機。
馬捷運與港鐵擬斥逾8億 新柔關卡附近建經濟樞紐

馬來西亞捷運公司和香港鐵路有限公司(港鐵)計劃一起在新山關卡附近的武吉查卡,開發一個南部經濟樞紐。該計劃將與新柔地鐵系統計劃同步落實。
綜合彭博社和《透視大馬》報道,雙方在周五(28日)簽署合作備忘錄,將在柔佛新山的武吉查卡開發一塊占地2.4公頃(約6英畝)的綜合用地。
馬國交通部長陸兆福說,武吉查卡車站周圍的4.45公頃(約11英畝)土地是由政府全資擁有,並已授權捷運公司發展其中的2.42公頃(約6英畝),以將之打造為新山的中央商業區。
這一開發項目價值30億令吉(約8億8000多萬新元),距離新馬邊境不到一公里。這個地點也是正在建設中的武吉查卡總站的所在,這一總站是新柔捷運系統的一部分。

馬國捷運公司總執行長莫哈末扎里夫則指出,這是公司首個大規模物業振興計劃,並將與已規劃的新柔地鐵系統計劃(RTS)同步落實。有關地鐵工程預計2026年竣工。
他說:「預期中的綜合開發項目,將把這個地區轉變為一個對本地和國際投資者具有吸引力的投資目的地。」
港鐵物業及國際業務總監鄧智輝指出,公司已在香港完成超過50個在鐵路周圍的項目,很榮幸與馬國分享其超過40年的鐵路加物業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