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林視角
談及綠化國家,大家肯定會想到這個空中花園城——新加坡。新加坡巧奪天工的設計不無關係新加坡真真正正地把高樓和植物完美融合,今天就帶大家看一看,這些從頭綠到腳的建築。 1、海軍部村莊 kampung admiralty

Kampung Admiralty是新加坡首個綜合公共開發項目,將公共設施和服務融為一體。項目中100%返還綠化率及1.2英畝的軟景觀設計為整個社區帶來了生機勃勃的生態感官體驗,生物友好型景觀策略在此項目中被體現的淋漓盡致。同時,社區中水資源的合理利用也積極響應了水敏感城市設計理念。


該項目採用分層的「三明治」方法。設計了一個「垂直甘榜(村)」,下層為公共廣場,中層為醫療中心,上層為老年公寓的社區公園。



景觀被設計成綠色和藍色基礎設施層,融入建築物,將居民與當今高度密集化的城市環境中的歷史「甘榜」鄉村精神聯繫起來。


這三個不同的階層並列了各種建築用途,以保證活動空間的多樣性,融合來醫療保健,社交,商業和其他便利設施,促進了和諧的鄰里關係。

底層公共廣場是一個完全公共的環境,是整個社區的交流中心,公眾可以參加有組織的活動、購物、用餐。廣場周圍有很多架空空間,提供全天候的活動空間。

海軍部社區是城市化發展的一個很好範例,它致力於將收集,清潔和回收的雨水用於非家庭用途的灌溉和水景配置。通過水敏城市設計,大部分的雨水在從建築頂端流向下層的過程中被收集和過濾,然後重力流向中間層。過濾後的水以及來自兩個塔頂的直接徑流水量足以維持連續三天的植物灌溉和回補兩個生態池。

在這種城市環境中,除了水的美學和療愈價值之外,第一級生態池的存在也有助於促進生物多樣性和自然降溫效應。為了保持生態池的高水質輸出並最大限度地降低新加坡熱帶地區藻類大量繁殖的風險,我們引入了生態凈化群落來循環和凈化生態池。而來自鄰近地區的雨水徑流也被清理凈化並通過植被過濾機制輸送到生態池中。 2、NTU教學中心 (The Hive) The Hive採用天然通風的設計,由於對流效應,在室外也非常涼爽。這棟八層的建築最底層是B5,一樓藏著一格小圖書館Library Outpost,館內收藏了豐富的與HSS和NBS學院有關的音頻與影視材料。


為了實現節能環保的主題,在項目開始之初,新加坡政府便期望符合更高的建築規範和環境期望,並且要求這座樓以混凝土建造。 新加坡全年溫度在25°C ~ 31°C 之間, 充足的自然通風,每個房間周圍的空氣流通是實現綠色健康的基礎。

混凝土結構的整體框架,不要以為開放式的中庭,彎曲流暢的走廊曲線僅僅是為了美觀,這些都是設計師在充分考察實地環境後為了實現減少使用空調或風扇而設計。



當我們走進「小籠包」會感覺到溫度和外界有明顯的不同,體感更加舒適,並且伴隨著徐徐的微風,這是環保、混凝土與設計的完美融合。


作為Heatherwich Studio在亞洲設計的第一座大型新建築,創始人兼負責人Thomas Heatherwick曾在採訪中說道,他希望這座建築能夠為所有人提供了重新思考傳統大學建築的機會。「 Learning Hub仿佛一座手工製作的混凝土塔,圍繞著一個中央空間,將每個人聚集在一起,散布著角落、陽台和花園,用於非正式的協作學習。我們很榮幸有機會與具有前瞻性和雄心勃勃的NTU合作,實現這樣一個不尋常的項目。」

被稱為NTU「創意之坊」的教學中心——The Arc,一共包括56間智能教室,能通過螢幕與移動端的連接形成一個便捷討論的「翻轉教室」。 The Arc採用節能且通風的設計,節能照明燈、特殊設計的冷氣系統與太陽能系統等,讓這座學習中心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環保建築。2018年,The Arc取得了「綠色建築標誌白金水平」(Green Mark Platinum)這個可持續發展建築的認證。

為了彌補因為建築而失去的綠地空間,ADM(School of Art, Design and Media)的設計團隊讓這棟建築擁有了一片草坪屋頂。 此外,建築的外牆採用了玻璃的設計,加強了ADM大樓的透明性和連通性,可以接受最多來自南北兩側的光線。 獨特的設計讓ADM大樓成為了南洋理工大學必打卡的地標之一。


漫步在南洋理工大學的校道上,隨處可見的大片綠植和偶爾停留在草坪的小鳥,放學後的紅色夕陽與別具南洋風情的各處宿舍,絕對能讓你停下匆匆的腳步,拿起相機拍下心動的美景。



3、絲絲寫字樓 cecil 該項目一舉拿下新加坡建築師協會和國家公園局聯合舉辦的「空中綠意」大獎,併入圍世界建築師年會「年度園林項目」大獎。在2012年10月,158 絲絲街項目拿下在杭州舉行的世界屋頂綠化大會2012年會空中綠化施工金獎。


在牆壁、陽台、窗台、屋頂、棚架等地方栽種攀緣植物,就形成了一面綠牆。這樣可以充分利用空間,增加綠化覆蓋率,改善居住環境,既達到降溫、降噪、降塵的效果,同時也形成了一道道城市綠色景觀。


「垂直綠化不是簡單地為建築『刷綠』。綠牆必須對建築物的溫度控制起到實際作用,對建築設計元素和設計語言起到強化作用。與建築設計完美融合的綠牆,必須同時考慮維護的方便性和安全性,必須有完善的灌溉系統。」設計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