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驟雨來臨前,新加坡的城市天際線。(海峽時報)
作者 程英生
平常心對待疫情,過平常的生活,我們的領導人這樣呼籲民眾。 三周以來,島上日子有點難過,但是還是天天過;只是在街頭巷尾,在坊間深處,人們的話語和行動,少了一點平日的從容和自在,多了一份遲疑和茫然。 紅螞蟻近日深居簡出,偶爾外出,不難察覺這異樣的生活圖景,雖是日常瑣事,但也值得一記,與蟻粉分享。 理髮店裡

組屋區理髮店示意圖。
(Limpeh Barbershop面簿)
年長男士站在理髮店外,對著店裡的中年理髮師說: 「Osman, you today got check or not?」 (鄂圖曼 ,你今天自我檢查了嗎?) 鄂圖曼毫不遲疑地回答: 「Checked already lah. From head to toe.」 (查了,從頭到腳)。
年長男士還是猶疑了一陣,才移步入內,先細看一遍店內諸人,才緩緩地坐在理髮椅上,把自己的一頭灰白亂髮和命運交給鄂圖曼。
銀行內外
組屋區中心一間帶有平民色彩的銀行,平日都是長長人龍。預警響起、由黃變橙以來,人龍消失無蹤。 銀行外多名職員把關,入內者都得檢查體溫、填寫表格。
一日上午,門外站了一位老婦人,神情彷徨。中年男性職員趨前問個究竟,向她展示一紙紅毛字,請她填寫表格。交談一番後,職員用福建話說: 「沒事不要來。」 老婦人聽後隨即離開,就不知她有事還是沒事。
私人診療所
平日小市民都愛說,私人診療所的醫生很好賺,上門的病人十之八九是傷風咳嗽的小病,開個簡單藥方,勸你多休息喝水就完事了。
然而,疫情之下,傷風咳嗽給人全新的感覺,容易讓旁人感到呼吸困窘。
在東部一家診療所,一聽來者傷風咳嗽另加發燒,護士如臨大敵,即刻請你到診所外等候。診所外一排椅子,等候者無不臉露驚色。
一陣等待,看見醫生的時候,平日灑脫善談的他,變得肅穆起來,而且還戴了兩層口罩:N95口罩+外科口罩。 醫護人員前線作戰,風險高壓力大。我們可以體諒。
公家醫院內
公家醫院是攻防病毒重鎮,必須儘量做到滴水不漏。

示意圖:在公家醫院探病前必須先登記。(海峽時報)
還是黃色預警時,每次只允許兩個人同時探病。進入病房前,必須填寫表格,留下個人身份資料、手機號碼,隨即輸入電腦。醫院各處都有消毒手液。 橙色預警拉響後,每次只限一人探病。醫院各個進出口、電梯口,添了更多封鎖線,人們都得繞道而行。那應該是很科學很數學的布置,萬一哪個角落沾染了,就可以將它孤立起來。
病房裡的老弱病人,黃色時還常有人探望;進入橙色的時候,探望者少了,有時一整天都沒人來。 幸好醫生護士在黃色橙色都一樣從容,鎮定,見面不忘「嗨」一聲。
西藥店裡
很多人都在找維他命C,店員忙著介紹:有一種歐洲來的品牌維他命C+D,說這兩種維他命都可以加強抵抗力。兩者合一,更加夠力。聽者半信半疑,但還是買了。
在付款櫃檯前的人龍里,但見一位白人婦女,始終小心翼翼的跟前後的人保持距離。等到她付錢時,也與櫃檯店員離得遠遠,要伸長著手。她應該是熟讀科普文章,知道在旁人口沫橫飛的時候,距離多遠才算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