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8月9日,馬來西亞國會以126票對0票的絕對優勢,同意將新加坡從馬來西亞聯邦中驅逐出去,上午10點鐘,李光耀緊急召開記者招待會,向他的國民公布了這個消息,他呼籲國民保持鎮定,他告訴國民未來是有希望的:世界猶如大海,在大海中大魚可以生存,小蝦也可以生存。但是,他卻控制住自己的情緒,面對無數的鏡頭,他留下男兒淚。

1989年,李光耀在面對《新聞周刊》採訪時,他依舊對24年前的那段往事耿耿於懷,李光耀把新加坡被強行逐出的事件視為自己平生最大的挫折。不過,這時候的新加坡已經成為東南亞乃至亞洲最富裕的國家,而李光耀也因為他的成就而聞名世界。
新加坡是在1962年通過全民公投進入馬來西亞聯邦的,當時的馬來西亞剛剛從英國人手中獨立出去不久,「馬來西亞國父」東姑阿都拉曼提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建國方案,他想把周邊和他們有同樣遭遇的殖民地國家團結起來,組建一個馬來西亞聯邦,其中就有新加坡。

當時的新加坡剛剛擺脫英國人的統治,他們面臨著很多難題,比如他們國土狹小,資源不足,他們需要藉助馬來西亞的力量來保護自己,強大自己。他們接受了邀請。但是,在此之後,新加坡卻和馬來西亞在很多問題上發生了衝突,李光耀有自己的想法,他不願意受馬來西亞的支配,也不同意馬來西亞對新加坡加稅的要求。

而且,除了政治上衝突,還有另一個很大的問題,這就是群族矛盾。馬來西亞驚奇地發現新加坡華人的力量在壯大,1963年他們在選舉中被搶走了三個選區。而且當時的馬來西亞,盛行著一種」馬來人至上「的種族主義觀念,這讓很多非馬來人團體感到不安,他們強烈抗議,兩大群族的矛盾愈演愈烈。為了保持馬來人在馬來西亞的主宰地位,也為了解決群族矛盾,東姑阿都拉曼做出了選擇,他決定趕走新加坡。

此後,新加坡在巨大的集體危機中逆境衝刺,創造了自己的經濟奇蹟,而馬來西亞也如它們所願地把他們國內的華人比例從44%降低到了如今的20.64%,馬來人的主體民族優勢得到了鞏固。所以,當馬來西亞看到新加坡如今的成就,會不會後悔他們當初」開除「新加坡的舉動呢?我認為是不會的,首先馬來西亞得償所願,其次他們羨慕也學不來。

如今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關係屬於」衝突加合作「的模式,新馬兩國多年來一直圍繞淡水問題有一些爭論,新加坡需要馬來西亞給自己供應淡水資源,但是馬來西亞覺得你那麼有錢,多向你要點錢不過分,他們要求漲價,這個問題已經困擾他們很多年了,而且他們在白礁島的歸屬問題上也互不相讓。但是新加坡還是需要馬來西亞豐富的資源以及勞動力,馬來西亞也需要向新加坡學習,與新加坡合作,雙方誰也離不開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