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的你,是不是經常看到這種景象?在食閣里坐著的大部分是都是上了年紀的安哥安提,許多食閣、餐廳里收盤子、擦桌子的也是他們,時常在組屋樓下漫步、聚會或是安靜地坐著的也是他們。有時候,讓人不禁覺得新加坡正在變老。

而事實也的確是這樣。由於預期壽命的增加和出生率的下降,新加坡目前正面臨人口老齡化問題。截至2017年,新加坡的生育率是全球最低的,相當於每名婦女只有0.83個孩子。
據統計機構Statista預估,到2035年,大約32%的新加坡人將達到65歲及以上,而平均年齡中位數也將從2015年的39.7 歲上升到2050年的53.4歲。

(新加坡人平均年齡中位數變化,圖片來源:Statista)
新加坡變老意味著什麼?
事實上,人口老齡化給新加坡經濟、社會帶來的影響是複雜多樣的。不過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再過10年、20年後,老年人越來越地多,以及各種建築和設施也在逐步老化的新加坡會是什麼樣子呢?
經濟增長可能進一步放緩
人口老齡化會導致年輕勞動力短缺。此外,老年人清算資產,花費儲蓄,尤其是醫療衛生支出高會導致資產市場不景氣,儲蓄率降低。而勞動力和資本的短缺則會導致經濟增長放緩。政府財政、衛生醫藥資源的壓力也會增加。
養老成本提高 更多的老年人將繼續工作
李顯龍總理曾在2019 年國慶演說大會中表示,目前新加坡法定退休年齡為 62 歲,2022 年將會提升至 63 歲,最後在 2030 年達到 65 歲的目標。同樣地,再就業年齡將在 3 年內達到 68 歲,並在 2030 年進一步提高至 70 歲。
提高退休年齡和再就業年齡不僅是政府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的舉措,許多新加坡的老人事實上也會主動選擇繼續工作,以增加收入,應對高昂的養老開銷。
2019年,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的一份報告發現,新加坡一名65歲以上的獨居老人每月需要1379元才能達到基本生活水平。對於55歲至64歲的人來說,這一數字為1721元。

(圖片來源:LKYSPP)
在未來,這一數字可能會更高,所以我們可能在各行各業都見到更多在工作的安哥安提。
「夾心層一代」的壓力更大了
「夾心層一代」是指被那些夾在中間的人,他們在經濟上不僅要照顧子女和孫輩,而且還要照顧父母。他們大多是30歲至60歲之間的勞動者,而隨著預期壽命的延長、老齡化的加劇,他們也可能會是60歲至70歲的退休人員。
組屋老化 再翻新?
新加坡已經有超過80%的居民都是住在組屋裡的,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組屋老化的問題也凸顯出來。在2019年的時候,政府就宣布,預計將投入10億多元,並在未來10年左右完成全島各地的公共和私人住宅區開展翻新工程。

那麼再過10年呢?也許組屋和私人住宅會重新翻新?刷上新的圖案,讓老化的建築重新充滿活力?或是會有新的住宅項目推出?我們可以拭目以待。
編輯:Anita
圖片來源:Anita拍攝於Boon Keng、LKYSPP、Statist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