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翻新後的後港鎮中心,不僅有狀似漁船的涼亭,還有沼澤主題的遊樂場,連地板設計都宛若波光粼粼的水面,重現昔日漁村的質樸風貌。
這是建屋發展局在「再創我們的家園」(Remaking Our Heartland)計劃下,為後港市鎮開展的翻新工程之一,由SQFT Architects的團隊操刀,新穎的設計概念讓他們榮獲今年的建屋局設計獎(HDB Design Awards)。

以沼澤為主題的遊樂場,不僅為後港鎮中心增添活力,還可作為地標協助居民認路。(SQFT Architects提供)
由後港中路第804至811座組屋組成的後港鎮中心,毗鄰後港地鐵站和後港巴士轉換站,為附近居民提供眾多的購物、餐飲和娛樂選擇。
建屋局在文告中說,翻新後所添加的元素,不僅強化了該區特色、有助提高居民的歸屬感,也為他們在鄰里提供更好的零售環境,滿足他們的日常需求。
設計靈感源自後港的歷史,它因地處實龍崗河尾端而得名,曾是淡水沼澤地,也是一個潮州社群的居住地,後蛻變為繁忙漁村。翻新後的後港鎮中心,因此處處可見與捕魚相關的元素。
建屋局今年共頒獎給35個公共住屋、公園及翻新項目,表揚它們在設計、建造和工程方面的別出心裁。這是獎項2008年首設以來,得獎者最多的一次。
其中有17個項目獲頒建屋局設計獎,除了後港鎮中心,位於黃埔河旁的預購組屋項目St George’s Towers也脫穎而出。

聳立在黃埔河旁的預購組屋項目St George’s Towers,獨特的外牆設計令人印象深刻。(LOOK Architects提供)
該項目由LOOK Architects負責,由三座組屋組成,樓高介於32至34層。它在2014年推出、2018年竣工,共有738個單位,包括小型公寓、三房式和四房式單位。
每座組屋的24層都設有空中露台,居民可一邊使用健身器材運動,一邊俯瞰市中心及黃埔河的景色。組屋外牆也引人矚目,採用多樣的窗戶排列方式和不同顏色的建築板塊,增添視覺趣味。
St George’s Towers也把樂齡活動中心納入設計中,並打造多個社區空間,如多層停車場的屋頂花園和沿著河畔的座椅,讓居民一覽加冷—黃埔公園連道的景觀,在恬靜的環境中聚會互動。
建築質量評估指數 10項目均達90分以上
此外,14個獲頒建屋局建築獎(HDB Construction Award)的項目當中,有10個的建築質量評估指數(CONQUAS)達到90分以上。
其中,淡濱尼Tampines GreenView和義順Meadow Spring這兩個預購組屋項目更取得超過95分,體現了高質量的工藝和優良的建築程序。
建屋局今年也表彰四家顧問公司及承包商所採用的創新工程解決方案。
得獎項目之一是去年9月推出的淡濱尼預購組屋項目Tampines GreenGlen。它採用混合式預製建築科技(hybrid PPVC),結合箱形但牆柱較少的預製模塊,和只有三面牆的預製模塊,來打造不同屋型。
由於預製模塊的牆柱和橫樑更少,可減少混凝土的使用,也讓屋主裝修時有更多發揮空間。新的預製模塊也更輕,易於載送、吊運和組裝。
記者:楊浚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