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

「乾淨,整潔,有禮,有序,美麗,優雅,和諧,宜居」——這是新加坡給每個到訪者的共同美好、深刻印象。新加坡位於馬來半島南端,是世界上最小的20個國家之一,由一個主島和63個小島組成,總面積683平方公里,人口420萬。

自1965年獨立,新加坡只有不到50年的歷史,但卻迅速而穩健地從一個「髒亂差」國家變成了國際公認的「花園城市」,成為當今世界最發達的國家之一,世界上最適宜人類居住的城市之一,這一切與其成功、成熟的城市治理是分不開的,可以說新加坡是一個城市治理十分成功的國家,形成了一套比較成熟和完善的城市治理模式和方法,成功地在世界上樹立了它的城市品牌,這個小小的城市國家,給世界提供了一個城市良好治理的模板。
建管分離
「建管分離」是城市治理的一個重要原則,新加坡建立了一套比較成熟和完善的城市管理組織模式。在新加坡,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分別由不同的相互獨立的部門承擔。城市的總體規劃由城市重建局負責,它為城市的建設和管理制定宏觀的框架;城市建築的單體設計和建設是由建屋發展局負責;城市管理工作主要是由國家發展部下的公園及康樂局和市鎮理事會以及環境部下的環境衛生局負責。

市鎮理事會是新加坡城市管理的主體,它負責新加坡城市管理中絕大多數的日常管理工作。它的職責類似於城市社區物業管理,主要負責對公共環境進行日常的清潔工作、園林保養、日常與周期性的維修工程、社區改進計劃、中期翻新計劃、建築物日常管理與定期維修服務等,而與物業管理不同的是它屬於法定機構。上述各部門之間除了定期進行交流外,一般相互不干涉各自的職權範圍,權責明確,便於城市管理規範化進行。
制度革新
新加坡良好的城市環境很大程度上還依賴於滲透到城市管理方方面面的罰款制度。除了對嚴重違法人,追究其法律責任外,對輕微違法行為,新加坡大量採用的罰款處罰措施,罰款程序明確具體,可操作性強,罰款數額大,足以使受罰者心痛,足以使受罰者不敢再犯。它在培養國民良好的行為習慣,使城市管理富於經濟色彩以及增加城市管理經費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大作用。其特點一是罰款名目繁多,幾乎涉及所有公共領域;二是罰款數額大;三是執行罰款嚴格。政府對於執行罰款給予高度重視,通常派專人進行監督。

新加坡遵循一套可操作的城市管理考評制度,也是新加坡城市管理的一個有效方法。其考評項目非常體系化,對每項指標都有十分具體的評分標準,這就減少了考評中的人為主觀評判程度,硬化了考評工作。其考評項目主要分為城市硬體設施的維護管理和城市的清潔管理兩大類,包括建築物必須每五年粉飾一次,以及公共電器、衛生、電梯、娛樂設施、開敞空間、公共場所抽菸、吐痰、亂丟垃圾等方面的具體條款。
廣泛的宣傳教育
新加坡政府認為法制化的管理只能「治標」,要真正「治本」需要從根本上減少城市環境的破壞行為,這就要依賴於廣泛的宣傳教育。因此,在依法嚴格管理城市的同時,新加坡政府不斷以各種形式對居民進行城市管理方面的宣傳教育,在政府機構、學校和其他單位,都把「遵守法律、遵守公德、愛護公物、為社會做貢獻、為國家增光彩」作為重要的教育內容。政府還經常利用大眾傳媒,對全民實行普遍的清潔、綠化美化家園的教育等,使他們從思想上認識到遵守各項法律規章、維護城市環境的重要性。同時,在每項城市管理法規頒布的初期,政府也利用媒體進行廣泛宣傳,宣傳期過後再進入執行階段。

城市管理相關單位及個人之間的有效溝通也是成功的基石。新加坡城市管理的主要負責機構——市鎮理事會,把居民、城市管理中的承包商、基層領袖和政府部門都看作是自己的合作夥伴,始終保持著有效的溝通。市鎮理事會定期與建屋局、環境發展部等相關的政府部門舉行會談,通過宣傳海報、布條、教育手冊以及主辦大型的活動來教育居民,同時還通過與基層領袖的定期會面以了解居民的問題和需求。此外,市鎮理事會還定期與建築、清潔和維修承包商會面,特別是重視與最基層的清潔員工進行定期交流。新加坡非常注重發揮公民參與管理的作用。
公民參與
城市管理中的公民參與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新加坡在城市管理中採取了多種促進公民參與的方法。如在市鎮理事會中吸納了很多普通居民。市鎮理事會每2個月召開一次理事會會議,理事與居民共同商討城市管理中的具體問題。可見,通過市鎮理事會這樣的組織,使得居民以城市管理者的身份進行參與,同時也使管理更加符合公眾的需求。

新加坡政府十分善於利用評比活動、全國性運動等城市管理輔助手段有針對性地解決城市管理中的問題。這些運動的開展,使城市管理者和普通居民對需要解決的問題有更深入的認識,對城市管理的意義和各種相關法律法規有深入的了解。例如,新加坡會定期開展最清潔組屋區比賽的評比活動。新加坡政府通過評比活動考核一段時期內各個市鎮理事會城市管理取得的成績,同時也調動城市管理人員和居民的積極性。每年都會在16個市鎮理事會之間進行一次最清潔組屋區比賽,每個市鎮理事會提交兩個組屋區和兩個熟食中心參加比賽,主要考察維修清潔和居民的參與情況。新加坡也經常在全國開展城市管理社會教育運動。自從成立以來,先後開展了「反吐痰運動」「取締亂拋垃圾運動」「保持新加坡清潔」和「防止污化運動」等幾十次全國性的社會教育運動。全國性運動的第一階段是政治領袖指出一個需要糾正的問題。第二階段是一位政治部長宣布運動開始,發表演說並解釋推行這項運動的理由。大眾傳媒和人民協會以及其下屬的眾多民眾聯絡為這項運動廣為宣傳。最後一個階段是當局通過制定高額罰款及與警察經常保持警惕的方式,以確保各項全國運動的成功推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