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關出來後已是7點半至8點之間。阿保的工作地點在宏茂橋,因此他會選擇在兀蘭關卡轉搭160、170或950公共巴士前往克蘭芝(Kranji)地鐵站或馬西嶺(Marshiling)地鐵站,再從上述地鐵站轉乘地鐵至楊厝港(Yio Chu Kang)地鐵站,最後從該處再轉搭公共巴士抵達上班地點。

克蘭芝地鐵站是許多通勤馬國勞工轉乘地鐵和公共巴士的中轉站。(聯合早報)
由於新柔長堤在繁忙時段嚴重堵塞,抵達兀蘭關卡的公共巴士時間無法預測,這對許多像阿保一樣必須準時上班的通勤一族而言是極為嚴峻的考驗。阿保抵達上班地點的時間通常在早上8點45分至9點之間。
阿保的公司表訂下班時間雖然是傍晚6點,但他通常必須加班至晚上7、8點。此時正好也是下班高峰期,因此從原路折返的阿保,抵達其古來的住家時通常已是晚上11點左右。
能省則省!月薪達2600新元仍選擇住在馬國
持有大學學歷的阿保已在新加坡工作4年,每月月薪2600新元,每周工作6天。這4年來,每天都經歷著上述的通勤生活,為生活而奔波勞碌著。受詢及為何不選擇在新加坡居住以避免舟車勞頓,他強調不放心家裡父母和存更多的錢是他的考量:
「如果住新加坡會少存一半的錢,而且如果住(新加坡)的話我家又剩兩個老的(父母)在家。」
他指出在新加坡租房子至少也要350新元:
「……還要吃,吃三餐,在裡面最少要350(元),有時要到700(元)。」
每日忙於通勤的他在飲食方面也相對隨便:
「早餐在家吃,打包午餐進去(新加坡),然後晚餐我沒有什麼吃,我只是吃麵包、餅乾罷了,減肥……(苦笑)」

許多通勤的馬國勞工會選擇在柔佛打包午餐帶進新加坡。(示意圖)
阿保4年多前大學畢業後在馬國的工作月薪僅有2千令吉(667新元),和如今在新加坡工作的7800令吉(2600新元)的確不可同日而語。然而,他為此付出的代價是生活品質的犧牲。每天11點左右到家,隔天清晨4點半就必須起床準備出發上班,不足5小時的睡眠時間也只能在從其古來住家往返新山關卡的巴士上補足。在其他路段中,由於巴士空間因乘客眾多而顯得擁擠,並且通常沒有座位的情況下,阿保即使再疲憊也沒法補眠。
中年男子連續過上27年每天只睡3小時的苦日子
《慈母艦》在2017年的一篇報道中,則採訪了一名已在新加坡工作27年的馬國勞工。48歲的阿豪(譯音)每天也必須花上5到6個小時的通勤時間來往於新馬兩地。時薪6新元的他是一家廉價商品店的店員,每天工作時間為早上9點半至晚上9點半。
在被裁退前,阿豪的工作是船廠工人,每天早上7點的上班時間,導致他必須在凌晨2點就從馬國的家中出發。換句話說,他經歷了27年只能每天睡3小時的嚴峻生活。
意外不斷無阻機車騎士往返新馬賺錢養家
8頻道新聞也曾在2017年報道,每天約有4萬名機車騎士往返馬新兩地。為了避開新柔長堤堵車的尖峰時段,許多馬國勞工不得不起早摸黑,在天還未亮就提前出發。到了新加坡,他們會先在舊兀蘭鎮中心稍作逗留。
該新聞視頻顯示,有人會先在當地的熟食中心喝茶吃早餐,然後再前往工作的工地,並在開工前先睡一下補眠。更有甚者會直接躺臥在舊兀蘭鎮中心的便利商店門口補眠。
這些常年來往新馬兩地的機車騎士,往往必須擔心交通意外和搶劫的厄運發生在自己身上。然而,為了生活,為了養家餬口,受訪的騎士都不約而同表示再危險,也只能咬緊牙關撐下去。
「……在這邊都快要11、12年左右了,每天都是差不多一樣的生活。」
「希望就是,可以讓家裡人過好一點,把孩子養大。」
選擇來新加坡工作,雖然能夠賺取3倍的工資,但實際上也付出了3倍的辛勞。
「為了讓家人好過一些。」
是許多冒著生命危險與滿身疲勞前來我國工作的馬國勞工,不約而同的浪漫和無奈。或許在匆忙奔波的那些時日裡,腦海里浮現的每一張面容,都是他們在這條布滿荊棘的道路上堅持下去的動力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