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24年開年以來本地骨痛熱症病例的不斷增加,上星期的一線曙光終於出現!據國家環境局網站最新數據顯示,2月11日至17日期間,本地骨痛熱症病例數量降至431起,相比前一周的515起,減少了約16%。這一好消息為我們帶來一絲安慰,但對於茲卡病毒的威脅仍然不可忽視。

(圖:來源自網絡)
本地骨痛熱症病例數字自開年以來一路攀升,從約300起開始,到第三周突破400,第六周更是衝破500大關,達到515起。這個數字的回落為我們帶來了喘息之機,但也不容忽視骨痛熱症的持續威脅。
截至2月19日,本地共有104個活躍的骨痛熱症黑區,其中27個被歸類為紅色高風險區。紅色高風險區指的是至少有10起病例的區域,需要特別關注和加強防控措施。
除了骨痛熱症外,茲卡病毒的潛在威脅也引發了人們的擔憂。茲卡病毒罕見但危險,可能會傷害孕婦腹中的胎兒,導致小頭症(Microcephaly)。目前尚無針對茲卡病毒感染的疫苗或抗病毒藥物,因此公眾需要特別注意防範。

(圖:來源自網絡)
茲卡病毒是一種症狀輕微的自限性疾病,主要由受感染的伊蚊傳播,也可能通過性愛傳播,或由母親傳給腹中胎兒。因此,公眾應加強個人防護意識,避免蚊蟲叮咬,尤其是孕婦需要採取額外的防護措施。
儘管本地骨痛熱症病例出現回落,但我們不能掉以輕心。我們必須繼續保持警惕,採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共同應對骨痛熱症和茲卡病毒的威脅,確保社區的健康與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