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在4月9日決定,對其他各國超過10%部分的「對等關稅」暫緩90天。即除中國外,暫時統一徵收10%的所謂基礎關稅。在對來自新加坡本土的對美出口清單上,這一稅率(10%)只適用於其中的大約55%,另外有約5%的出口內容面臨更高的特定關稅,主要包括鋼鐵、鋁材以及汽車和零部件。
新加坡對美出口清單上的這剩餘的40%,目前仍獲得豁免,不用交稅。這些包括半導體、其它電子產品與半導體設備、製藥產品以及能源、銅材、木材和礦物等。
但這一情況並非定局,這可能會改變。本周一(4月28日),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在半年發布一次的《宏觀經濟報告》中警告說,美國政府已開始以國家安全為由,對上述產品展開貿易調查,未來幾個月可能會實施新的限制。
美國是新加坡第二大出口市場,2024年美國占新加坡出口約11%;新加坡的最大出口市場是中國,2024年中國占新加坡出口的13.8%。
4月2日,美國對所有進口商品宣布加征10%的基礎關稅,另外對部分國家徵收更高的關稅,有的高達50%以上。隨後,美國宣布對除中國以外的所有貿易夥伴暫時豁免更高關稅部分90天,但10% 的基礎關稅依然保留,同時繼續維持對鋼鐵、鋁材、汽車以及其零部件收取25%關稅。
周日,新加坡貿工部長顏金勇表示,新加坡正與美國談判,希望美國對其出口的藥品給與優惠待遇以及其人工智慧晶片能繼續進入美國。
新加坡金管局在報告中,將全球關稅水平的上升比作對新加坡生產商和出口商徵收 「生產稅」。這些稅負壓縮了出口的利潤率,促使企業減少產量,於是對生產要件的需求降低了,這進而限制經濟中的總需求量。

新加坡貿易出口受到美國關稅影響(圖源:網路)
新加披《商業時報》指出, 除了這些直接影響外,新加坡跟其它受關稅影響國家的貿易往來也間接受損,這包括其最大出口市場中國。新加坡主要向中國出口中間產品,即再加工的物品,完成的產品隨後作為中國貨品出口美國。如果中國對美出口因關稅而減少,那麼,中國對新加坡出口的需求也將下降。
金管局指出,這種間接效應也會複製於新加披和東協其它區域經濟體之間,因為新加坡在東南亞扮演生產和貿易供應鏈的樞紐,大家環環相扣。更廣泛地說,美國以及其它國家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可能引發全球消費與投資全面收縮,這會對新加坡的增長構成壓力。企業可能會推遲新加坡對美出口投資計劃,而新加坡對美出口家庭也可能會為了應對收入免受衝擊而減少支出。
上個月,金管局放寬了貨幣政策,政府也將全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預測下調至0%到2%之間,並指出關稅是主要影響之一。新加坡將在5月3日舉行大選,面對這一疲軟的經濟前景,民眾對生活成本壓力高度關注。
根據新加披消費者研究與數據分析網站《環境洞察》的調查,有近五分之四的新加披受訪者(79%)表示生活成本上升是它們的主要憂慮。網站表示:「這反映了人們對日用品、交通、醫療保健以及其它日常開支的負擔能力普遍感到焦慮,尤其當大家面對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