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螞蟻向來覺得新加坡人比其他國家幸福,一扭開水龍頭就有乾淨安全的自來水可飲用,不必煮沸或過濾就能喝。
但近日的一項研究結果,卻讓紅螞蟻的親友直呼怕怕。
水龍頭流出的自來水含有一種微量的化學物質,長期大量攝入可能會損害人體DNA!
這類化學物質是橡膠用品中常見的二苯胍(diphenyl-guanidine)與水中的氯 (chlorine)產生化學反應後形成的副產品(by-product)。
水中有氯,是為了消除有害細菌和病毒而添加,這很好理解。
但是,水中哪來的橡膠呢?
南洋理工大學屬下的南洋環境與水源研究院(簡稱NEWRI)科研團隊接受《海峽時報》訪問時說:
「二苯胍應該不是在蓄水池的生水中發現的,而是自來水在後期處理過程中,接觸到水管的橡膠墊圈或密封圈而形成的。」

蓄水池的生水不能直接飲用哦。(海峽時報)目前無須擔心 長遠就難說了
值得關注的是,科研團隊對人體細胞進行測試後發現,這個副產品物質會損害人體DNA,即使把自來水煮沸也無法去除。
至於過濾是否能有效去除,仍是個未知數。
消息一出,頓時人心惶惶。
作為新加坡水務管理機構的公用事業局立即澄清說:
在實際情況下,自來水接觸到水管橡膠部件的時間很短暫,跟實驗室的測試情況還是有所區別的。
「目前無須擔心,關於這類化學物質對人體健康的風險,仍有待進一步研究確認。人們在空氣和塵埃中接觸到這類物質的機率反而更高。」

即使把自來水煮沸,也無法去除這個對人體DNA有害的化學物質。(網際網路)
NEWRI主任斯奈德(Shane Snyder)教授指出,雖然這類有害物質在新加坡自來水中的濃度遠低於其他國家,但這項研究評估的只是單劑量的有害物質對人體細胞一次性的影響。
團隊還須進一步研究人體消化系統如何代謝這類物質。
「長遠來看,如果每天飲用自來水並攝入這些有害物質,長時間的高劑量接觸必定會提高致癌風險。」
F1賽車也可能是「罪魁禍首」
除了二苯胍,自來水中還檢測出另一種有害的橡膠物質——6PPD。
科研團隊從新加坡20座建築的水龍頭採集自來水樣本,檢測結果發現,所有樣本都含少量的二苯胍,僅四分之一的樣本含6PPD。
斯奈德解釋,6PPD常見於汽車輪胎等橡膠用品。當降雨量增加,輪胎上微小的橡膠顆粒可能被沖入河流,甚至會導致魚類死亡。
例如,每年在新加坡中央商業區舉行的世界一級方程式賽車(F1)新加坡大獎賽,其實會增加輪胎上的橡膠碎片脫落後,流入附近蓄水池的機率。

賽車手們,請顧好你的輪胎。(路透社)「色香味俱全」?
自來水出現「異狀」,時有所聞。
今年6月,淡濱尼93街的居民反映,從水龍頭流出的自來水呈奶白色,還摻雜著大量氣泡。

奶白色的「氣泡水」,你敢喝嗎?(STOMP)
公用事業局當時是這樣解釋的:
自來水與水管內的空氣接觸,產生了氣泡,導致水看似渾濁。只要放置兩三分鐘,待氣泡排出,水就會變得清澈,可安全飲用。
2020年7月,淡濱尼、白沙和義順的居民則喝到「香蘭葉口味」的自來水。
公用事業局收集樣本檢測後發現,水中含有微量的化學物質四氫呋喃(tetrahydrofuran)。
這種無色的有機化合物帶有芳香氣味,但對人體無害。
調查結果顯示,受影響的水源來自馬來西亞,因為柔佛州南部多個地區的自來水供應也有香蘭葉味。
當時,公用事業局立即暫停部分來自柔佛的水供,清洗受影響的水管和水箱,並改用本地自產水替代。

當自來水變色或變味,公用事業局會派遣水槽車,幫助居民應付日常用水所需。(新明日報)
說到自產水,新加坡有八座自來水廠,從蓄水池和海水淡化廠抽取生水後,利用陶瓷膜凈水系統進行處理、過濾和消毒,再送往千家萬戶。
從蓄水池到家中的水龍頭,都有一套全面的水質監察計劃。
公用事業局平均每年會根據300項準則,進行超過45萬次的水質測試。這比美國環境保護局和世界衛生組織要求的130項準則還要多。
如果讀到這裡還是不放心,那就先把自來水煮沸或過濾後再喝吧。
但要記得定期清洗和更換過濾器哦,否則過濾網上滋生細菌,也乾淨不到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