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說的神怪不是只有在中國遠古神話才找得到,西方世界也有,它們當中還有一些最近在本地金融界亮相。
全國財務教育計劃「理財有方」(MoneySENSE)旗下項目——理財通識學院(Institute of Financial Literacy)的內容主管Lawrence Tan近日接受《海峽時報》訪問時,以西方傳說中的一些人物,生動地概括出六種不同個性的消費者。
他也指出,現在很多年輕人選擇忽略自己的消費習慣,但這對他們的財務和生活方式有害無益。
要更好地管理錢財,第一步就是要了解自己的消費個性。
你又屬於哪一種消費者性格?
1、吸血鬼

在電視劇《我和殭屍有個約會》,由尹天照飾演的況天佑(右)是一名吸血殭屍,與由萬綺雯飾演的驅魔大師馬小玲(左)譜出一段戀情。(網際網路)

舞台上的西方吸血鬼。(THE STAGE CLUB)
你要參加聚會,卻發現自己手上的錢根本不夠讓你吃個痛快,於是立即調動「應急資金」——打電話向父母要錢。
現金唾手可得,讓你就像一隻金錢吸血鬼,藉助他人的錢財來維持自己的生活方式,從來不必考慮自己的開銷或預算。
淡馬錫理工學院的學生Vinette Sim(19歲)坦承,她就是這樣的人。
她的父母每月給她至少200新元的伙食費,但她隨時可以向父母伸手要更多的錢,用於其他方面,比如買衣服。
她說:
「我會儘量不超支,但能夠向父母要求更多的錢,讓我有點不在意自己花了多少錢。」
Lawrence建議,符合這個原型的人,要考慮到他人的收入來源也是有限的,思考如何更負責任地使用金錢。
「不管你的經濟背景如何,任意揮霍都可能導致父母在經濟上吃不消。」
2、狼人

(網際網路)
你花起錢來毫不受控,近乎野蠻,結果銀行存款餘額經常所剩無幾。
「野蠻消費」是一個網絡流行語,和理性消費相對,就是指任性而不管不顧的消費:覺得花錢就要任性,不用別人知道,也不顧什麼規範,即便表現得比較野蠻,甚至受到人們的指責,也不知收斂。
仿佛一個狼人的行為,平時是普通人樣貌,但是一到月圓之夜,就會變為人狼。
咦,這不就是名副其實的「月光族」嗎?
這也是淡馬錫理工學院的學生Evelyn Aman的寫照,她把自己的花費心態描述為「先買後憂」。
「月初拿到零用錢時,我會花得更多,也不那麼注意開銷。到了月底時,我意識到前幾周超支了,就會大幅削減支出。」
想要打破這種自我毀滅的盛衰循環(boom-bust cycle),可以使用追蹤開銷或預算的應用程式,一眼看清自己的淨餘額,就可以更好地控制整體開銷。
把消費記錄下來也能幫助你判斷是否在一些無關痛癢的事情上過度消費,犧牲了對你來說重要的東西,例如為了多買一雙運動鞋,花費掉購買健康食品的預算。
3、尼斯湖水怪

傳說中的尼斯湖水怪長這個樣子。(路透社)
尼斯湖水怪(Loch Ness Monster)是傳說生活在英國蘇格蘭尼斯湖的神秘生物,它的形象一向都是蛇頸龍一般的生物。
尼斯湖水怪每年都吸引世界各地的遊客前往參觀,希望能一睹水怪真面目;水怪也吸引許多科學家和探險者的目光,數百年來已經有無數次的搜捕水怪行動,但是最後都以失敗告終。
屬於「尼斯湖水怪」的你,通常量入為出,但你一花錢就會把所有積蓄一灑而盡。
例如,你不甘於購買一張較便宜的泰勒斯演唱會門票,而是會大手筆地買一張VIP票,看了演唱會,還要再在濱海灣金沙酒店享受奢華住宿。
來自淡馬錫理工學院的19歲學生Emma Kong說:
「每當我想省錢時,總會有歌手宣布要在新加坡開演唱會,我就忍不住誘惑買票。」
單在2024年的首4個月,她已經去了泰勒斯、艾德希蘭(Ed Sheeran)、酷玩樂隊(Coldplay)和「火星人」布魯諾馬斯(Bruno Mars)的演唱會。
Lawrence形容尼斯湖水怪的習性是「自我滿足、或需要向周圍的人展現某種形象所驅使的情緒和衝動」 。
他指出,熱情奔放的年輕人擁有這種「YOLO(人生只活一次)」心態沒有什麼錯,但前提是必須提前規劃開支,並做好預算。
他建議「尼斯湖水怪」們存一筆錢,專門用於大額購買和消費。這樣,當感受到衝動時,就不必節衣縮食,同時還能把「現在買,以後付」 的習慣改為「現在存錢,以後買」 。他說,如果某樣東西勾起了你的購買慾,就退一步想想,六個月後你對這件東西還會有什麼感覺。
為了避免買完後悔的情緒,他還建議購買較貴的物品前,給自己一段冷靜期。
「我有一些朋友會刪除他們經常使用的購物應用程式,作為自己的冷靜期來考慮是否要購買,想好了再下載回該應用程式。這種應對方式如果對你有用,也不妨照做!」
4、梅杜莎

梅杜莎。(網際網路)
希臘神話傳說中,有一個叫「梅杜莎」(Medusa)的女魔,有一張美人的臉,一頭長髮近看竟是一條條毒蛇。
屬於「梅杜莎」消費者類型的你,外表當然沒那麼可怕,但無論是食品、時尚、個人護理、娛樂、交通、健康或健身產品,每樣消費品都會在你的腦海里纏繞著,讓你個個都想要,卻又無法取捨。
你試圖為自己制定預算來控制開支,但因沒有設定明確的優先順序,很容易在非必需品上超支,結果剩餘的資金不足以支付帳單或儲蓄等關鍵開支。
淡馬錫理工學院學生Eunice Angelica(20歲)是「梅杜莎」的典型代表。她說:
「我經常得在買衣服或食物之間做出抉擇,但最後我兩者都買了。結果,我花光了每月的零用錢,還得從父母幫我存好的一些積蓄『透支』。」
Lawrence說,這並不是說要避免在各種各樣的事情上花錢,而是你不知道你的錢花在哪裡,所以無法為生活需求制定優先順序和預算。
還是那一句:使用跟蹤開銷的應用程式, 密切關注自己每個類別的支出,並反思你的選擇。
以實質的方式思考消費習慣,比如把它們寫在紙上或記錄在應用程式中,也可能對你有幫助。
5、半人馬

半人馬。(網際網路)
半人馬 (Centaur)在古希臘神話中是一類神話生物,具有野性、粗野、好鬥、挑釁和喜歡狂歡的特性。
在古希臘神話中,拉皮斯人的國王邀請半人馬前來參加一個婚宴。酒過三巡後,半人馬陷入狂暴狀態,他們開始騷擾婚宴的女賓客,並試圖擄走新娘。
這導致了一場拉皮斯人和半人馬之間激烈的衝突。在這場戰鬥中,拉皮斯人成功擊退了半人馬,最終獲得勝利。
屬於「半人馬」的你,制定的預算很緊,僅僅想到將會超支,你就會感到焦慮。
南洋理工學院學生Goh Choon Kee(21歲)就是這樣非常注重財務紀律,認為只能花在必需品上,為未來儲蓄是很重要的。
半人馬節儉得令人難以置信,每一分錢都不放過,但這麼做畢竟是有代價的。
Choon Kee說:
「比起同學,我會更經常選擇較便宜的食物,甚至為了省錢不吃午餐,去做功課。」
為了省錢,他也會選擇自己做飯,而不打包食物。這麼做了幾個月後,他看到自己的儲蓄大幅增加,讓他格外高興。
「我還把每月的訂閱預算嚴格控制在16元以內,如果超出了預算,我就會取消訂閱。」
Lawrence指出,屬於半人馬消費性格的人信奉「經濟獨立、提早退休的生活方式」,這個生活方式近年來也越來越受歡迎。
這個生活方式要求你在青年和成年時期生活節儉,才能比普通的工作成年人更早退休。
但他也提出了一個警告:
你是否因過於節儉而影響或犧牲了目前的工作、生活方式、情緒和人際關係?
對於「過於進取」的的半人馬來說,Lawrence建議把儲蓄和消費戶口分開。
短期來說,當你的儲蓄戶頭達到設定金額後,你的預算就會更自由。
獨立的儲蓄戶頭甚至可以在你進入職場時成為長期投資戶頭。這個戶頭若是高利率戶頭,更可以讓你在日後獲得更好的回報。

通過手機應用,學習管理自己的零用錢。(Revolut Singapore)6、智者
明智而有眼光的你,會利用經驗和知識來做出明智的財務決定。
你的理財方式可能與Lawrence推薦的「20-30-50比率」經驗法則類似:
將每月零花錢或可支配收入的20%分配給儲蓄、50%予以「需要」(needs)類別的支出,剩餘30%則是「想要」(wants)類別的支出。
從長遠來看,這種平衡的方法往往更具可持續性,因為它讓你在享受生活的同時,也為未來或不時之需儲蓄。
無論你目前的消費個性如何,你都會面臨外部壓力:比如來自同齡人和媒體的影響,以及自己的內心的挑戰,如對消費或儲蓄抱有不實際的期望。
Lawrence最後的建議是:
培養良好的理財習慣,別被長期的財務問題困擾。最重要的是,在設定了個人目標之後,積極採取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