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洲米價波動 白米售價料上漲5%至10%
(新加坡訊) 亞洲區域的米價最近出現波動,新加坡的白米價格可能在本月內上漲,漲幅估計介於5%至10%,預料不會太大,當地受訪米商表示,白米庫存充足,公眾無須過量購買囤積。
過去一個月,印度這個世界最大的白米出口國因國內政治、氣候暖化和國際動盪局勢等因素,接二連三宣布限制米產出口,引起擔憂,從亞洲到西非的各國政府莫不密切關注。
為彌補印度米的缺口,白米進口國祇得轉向其他產米國如泰國、越南等競相採購,推高米價,亞洲米價上周三(8月30日)升至近15年來最高水平。
新加坡多名白米入口商受訪時指出,米價現在能暫時維持不變,是因為國際米價的新一輪波動尚未反映在零售價上,而且新加坡對印度限制出口的大米需求不大。
不過,國際市場少了印度米源,其他出口國的米價必會水漲船高,一兩個月後,新加坡的白米也必受波及而隨之上調,一些等級的米價還可能上漲15%。
受訪白米入口商表示,全球其實並不缺米糧,只要價錢合適,肯定能買到所需的米;此外,新加坡白米庫存充足,公眾無須過量購買囤積。這除了沒有必要,也不明智,因為零售米的保鮮期一般不超過半年。
幾家有自家品牌的大型超級市場受詢時也強調,目前白米的零售價保持平穩,沒有上漲,供應也充足。
新加坡歷史悠久的白米入口商四海棧負責人林先生受訪時透露,去年8月,泰國香米每噸約800多美元(約3737令吉60仙),現在叫價1100美元(約5139令吉20仙)至1200美元(約5606令吉40仙),漲幅約20%。
「普通等級的白米價格也避不開增漲趨勢,每噸從400美元,漲至目前的650美元,增幅超過50%。」

新加坡米入口商總會主席陳奐霖。
他說,這類白米的客戶很多是小販中心、小型餐館或咖啡店業者,以每包25公斤為例,今年初批發價為22新元左右,現在則是30新元至50新元不等。
擁有松鶴香米品牌的新加坡老字號東成物產私人有限公司董事黃國源預測,未來幾個月的米價不論什麼等級都會漲10%至15%。
「這幾個月國際市場米價波動大,很多入口商都無法再承擔,漲價已是別無選擇了。我聽說市場上一些米價已上調了10%左右。」
他說,白米是國際化商品,印度禁止白米出口後,越南和泰國極可能填補缺口,許多米商到處尋米或收購稻穀,導致米價在短短一個月內猛漲超過兩成。
據了解,自上周起,泰國和越南白米出口商就不再公布來臨10月份的米價。不知米價,各國入口商就無法下單,只能靠過去的交情或出更高價來保障貨源。
雪上加霜的是,這個月進入稻米收成期的柬埔寨和越南已表明,因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氣候異常乾旱,稻米產量減少。泰國也傳出乾旱影響收成的消息,這種種不利因素打擊了市場對白米供應的信心。
和成私人有限公司自1930年代就經營大米入口生意。該公司營業經理洪天寶說,國際米價大幅波動在2008年也發生過。
2008年,印度和越南因產量不足而禁止白米出口,埃及、巴基斯坦等有樣學樣,導致全球出現因恐慌囤貨而造成的「米荒」。當時,泰國米一度從每噸300美元狂升至1200美元,後來掉回500多美元的水平,導致投機標高的入口米商損失慘重。
新加坡米入口商總會主席陳奐霖周一受訪時一再強調,新加坡有足夠的白米儲備,足以緩和米價的漲幅。
他說,新加坡與泰國的米供關係穩定,泰國從來沒有停止出口白米給新加坡。
新加坡食品局指出,新加坡從超過30個國家進口大米,米的供應「目前穩定」。
該局表示,當供應鏈中斷時,新加坡政府會竭盡所能降低衝擊力,但無法保證能完全避開食品供應受干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