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中國方面,我無法知道習近平的想法,但我相信他有一種使命感。他們明確提出「站起來」、「富起來」和「強起來」三大目標。毛澤東讓中國「站起來」,然後鄧小平再讓中國「富起來」,現在習近平要讓中國「強起來」。那「兩個一百年」又是什麼?他們剛慶祝了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宣布中國解決了絕對貧困的問題。他們也立志在下一個百年,也就是20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周年那年,成為現代化強國。
因此,你們所面對的挑戰是,能否處理好與中國的關係,讓中國以有建設性而非破壞全球體系穩定的方式實現目標。
在21世紀初,也就是20年前,他們找人研究大國興衰的課題,然後將報告提交給了中共中央政治局。他們也以此製作了一部12集的紀錄片,介紹了所有大國的歷史,先是葡萄牙,然後是西班牙,之後也有提到法國、蘇聯和美國。最後,他們總結了所有大國的經歷並從中汲取教訓,即所有靠武力崛起的強國最終都會陷入困境,因此國家必須以更可持續的方式崛起。他們當時也在國內播出了這部紀錄片。這讓外界從頗有意思的角度,一窺他們當時對中國崛起的設想。
華爾街日報:我想請你多談談核武器的問題,因為我們從烏克蘭危機吸取的教訓之一似乎是,一個沒有核武器或放棄核武器的國家,是很容易被侵略的,而擁有核武器的侵略者,則可以大大限制對手的作戰主動權。有些人可能會爭辯:「我理解人們對核擴散的擔憂,但加強威懾力將起到穩定的作用,而非導致局勢不穩定。」
李顯龍總理:如果你是以字面上的意義去理解博弈論,那麼你可以提出論點,或許還能用數學來證明你的論點。但在現實生活中,很多意外是有可能發生的,人們也不一定是理智的,即便是牽涉到生死存亡的問題也是如此。你必須要問的是:當擁有核武器的國家越來越多,你能肯定他們都了解相互保證毀滅(MAD)的細微之處嗎?我不認為金正恩是瘋子。他當然不想自殺,但如果核武器在中東地區擴散,你確定這些限制措施會管用嗎?即便是在東北亞,即使有限制,你敢肯定意外就不會發生嗎?
在冷戰期間,很多時候你們與巨大災難的距離,比外界所知道的還要近,也比你們所願意看到的還要近。古巴飛彈危機就是一個例子。我指的不只是科提斯·勒梅(Curtis Lemay)將軍所說的「把他們炸得渾身發亮」這種公然的表述,而是可能會演變為災難性交鋒的非友善戰術性接觸。還有一些其他事件也是一觸即發,就像1983年的「神箭手」演習,很容易就突然釀成慘劇。所以,我真的不認為核武器擴散是一件好事,但這將很難避免,而我們只能希望速度能拖慢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