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世界中心頂樓打造農園 園藝愛好者走入鄰里推廣環保

一次偶然的機會、一個突發奇想,園藝愛好者陳景翔發現美世界中心頂樓原來有塊空地,或許可以用來耕種,就連同另外兩名友人租下地,打造起小農園,並希望藉此走近公眾,帶大家更了解可持續生活方式。
33歲的陳景翔自幼就對園藝產生興趣。他還記得,在他五歲那年,某次和父親到花園時發現了一顆豆,好奇的他就將豆子帶回家種植,父子倆之後還一起買竹竿搭棚架,讓植物茁壯生長。
因冠病疫情重拾興趣
後來,因為生活忙碌等原因,陳景翔一度停止栽種植物,直到冠病疫情暴發,政府實施阻斷措施時,才開始有較多自己的時間,便萌生重拾園藝的想法。
「那個時候不可以出國,工作方面又是居家辦公,很多人可能會覺得沒有東西做。但對我來說,其實不是沒事做,而是有時間可以去探索生活的不同方面,我就覺得是不是能考慮種一些東西。」
他當時就在義順一帶租了塊地,種植不同蔬果。然而不到一年後,政府就宣布要收回那一帶的土地。為了要繼續園藝這個嗜好,就得另尋地點。
到美世界中心用餐 意外發現好地點
去年7月底左右,陳景翔和朋友約好一起到美世界中心吃飯。由於提早抵達,他便在商場裡閒逛,偶然發現商場頂樓有塊空置的地。

美世界中心。(圖:張慧仙)
「我當時在四樓,往上一看,感覺那裡應該是有東西的,就去找樓梯,爬上來後就發現這裡其實有個很大的空間,又沒有人用。我聽人家說這裡已經空置30年了,感覺很浪費,我就去問商場管理層,看我們可不可以租下這塊地做個小農園。」
陳景翔過後和兩名朋友,分別是實驗室技術員秦浩榮和城市農夫何家偉一起合作,以五位數的價格租下了這塊地。

美世界中心頂樓空置地。(圖:受訪者提供)
今年4月,小農園「wethefarm」成立了。由於陳景翔和秦浩榮平日還有全職工作,因此他們一般主要都是在周末才會到農園,平日就多由何家偉幫忙看顧農園。
每周從樓下小販中心收集廚餘垃圾
陳景翔和秦浩榮周末到農園時,除了檢查植物的情況,也會到樓下四樓的小販中心,向攤販收集廚餘垃圾。
兩人會跟攤販解釋,收集廚餘垃圾是為了做肥料,而攤販們都相當樂意配合。陳景翔說:「安哥安娣聽了也覺得不錯,這麼一來他們也不用自己丟垃圾,因為其實像咖啡粉(這樣的食物垃圾)很重,他們年紀大了,可能就覺得不如給我們幫忙處理,循環再利用。」

陳景翔和秦浩榮會向攤販收集廚餘垃圾。(圖:張慧仙)
他們目前固定和四個飲料和甜品攤位合作。
據《8視界新聞網》團隊採訪時觀察,他們和攤販之間都形成了一股默契,攤販做生意時就會把廚餘垃圾集中扔進一個袋子或桶子裡,待陳景翔他們出現,就交給他們帶上樓進行堆肥;農園裡的果實若已成熟,他們也帶到樓下,與攤販分享。
至於堆肥項目,他們也向永續發展與環境部申請新加坡生態基金(SG Eco Fund),並順利獲得資助。

堆肥。(圖:張慧仙)
希望帶人們攜手為可持續生活盡力
小農園目前還在準備中,預計要到明年2月份才會正式對外開放。陳景翔和夥伴期盼,到時可以在農園辦工作坊,教大家耕種。
陳景翔也希望,可以讓更多人願意接觸農場。「本地很多人可能會覺得農場很髒,有很多蚊蟲,但不是的,只有當人們管理不當時才會有問題。我們就希望通過鼓勵人們上來參觀,告訴他們農場可以是個很有趣的地方。」
他還說,種植路上難免可能會遇到問題,但他希望可以一路幫這些人解答疑惑、解決困難,種好植物。
他也表示,沒有打算把農園用作商業用途,希望以傳授農藝知識為目標。
他說:「我們到頭來會希望農園能成為一個教育平台。我們談論食品安全(food security)、30x30願景。我認為很多人都在竭盡所能實現這個目標,無論政府或許多私營企業都在盡力。再看看我們作為個人,我們可以怎麼做,來幫忙實現這個願景。我們想以這個農園作為平台,傳授種植蔬果的知識和技能,讓人們可以把知識帶回他們的社區。如果大家都學會種植,我們將會有政府、企業和個人,三方全面為食品安全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