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網友「Juqunyong」的投稿,他分享了自己三年來在疫情下新加坡工作、生活的真實記錄,一起來欣賞:
在新加坡眨眼間就整整三年了,回想這些日子酸甜苦辣都嘗遍,不過多數還是愉快和溫暖的。 我是2019年7月經國內勞務中介介紹來的,當時抱著旅遊的心態出來看看順便掙點費用。那天早晨從機場出來在路邊等接機人,剛下過雨,為了接機人能一眼認出,一落地就告訴接機人我穿了一件紅色毛衣,哪想外面這麼濕熱,但又不敢把它脫了,終於一個小時後來人出現了。長得有點像張飛,暗自壯膽:新加坡是最安全的,不行就打999報警。還好這人挺禮貌挺和善叫我休息他幫我把行李搬上車,嘰里呱啦說啥我也不懂,他把我帶到一個診所做完體檢又帶我到上班的公司。
經理接著帶上我和行李到了住處,二室一廳的房子很簡單很乾凈,是我喜歡的,放下行李經理又帶我去認地鐵站,關鍵點提醒我拍照防止走丟,他還給我寫了一串英語說是住址然後就走了。為了熟悉路線不耽誤第二天上班我來回乘了一趟順利回到住處,買了5新幣的熟牛肉和一個大餅,牛肉有點多沒吃完。不禁感嘆25元人民幣能買到這麼多這麼正宗的熟牛肉真划算啊!拍了照發給家人和朋友請她們放心。
第二天早晨七點準時到公司,晚上下班帶一個室友同事回去,昨天忘了拍回家的地鐵出口也沒注意到是哪個出口,就這樣兩人拎著她的大包小包南轅北轍走了一個小時還沒到,象遇到鬼打牆來回走,把那串英文住址給人看都說不知道,10點下班,到12點我倆還沒摸到家,後來問到一女士,她看了看那串英文說:「跟我走吧,我也住這裡」我一聽就象找到媽的感覺,緊隨其後生怕跟丟了。
接著就是每天早晨6點起床,7點到公司。剛開始一周沒有電飯鍋沒有開水壺,好在室友同事的幫助沒有喝生水,飯是去買的,3/4新幣一頓不貴,但長久下去這點工資恐怕所剩無幾,而且還不一定能吃飽,於是去買了油鹽米麵電飯鍋飯盒,開始了早起5點半,晚睡11點的二點一線,一周買一次菜因為沒有冰箱儘量買水分少不易壞的圓白菜,胡蘿蔔之類的,住處附近的巴薩只有上午開放,所以早晨上班順便把菜買好帶到公司下班再帶回去,這樣就不能買肉,沒關係雞蛋能久放營養也不少,買點綠豆自己發豆芽既方便又新鮮還划算。
我和室友盤算每天乘地鐵二新幣,二站路十多分鐘,一年得花三千多人民幣,二年三年……不行太貴了,走路吧,既節省車費還鍛鍊身體,於是導航走路從公司到住處也只花半個小時,就這樣風雨無阻。 很快到了2020年春節輪流休息一天這時武漢疫情爆發,新加坡還是一片祥和熱鬧牛車水觀音廟人山人海。我認識的另一個好朋友海南女孩她來了十幾年了,她帶我去吃「發傳人肉骨茶」看了店名把我嚇了一跳,外面等吃的已排成長龍,等的時間我仔細想想應該是,「發傳人,肉骨茶」,豬骨湯很清爽,有淡淡的中藥味,骨頭燉得很酥但塊塊成型肉也很多。如果在國內肯定會被投訴欺騙消費者,因為實付比菜單上的價格要多出八九塊,朋友說要加消費稅,好吧入鄉隨俗大不了以後不吃它,

飯後我們去觀音廟燒香拜佛,我去買了二杯果汁老闆找了幾個硬幣,隔天買東西用不掉告知是馬幣,仔細對照後發現了不同之處,以至於後來拒收老版硬幣總認為它們是馬幣。
接著新加坡疫情開始爆發,開始缺乏口罩一周只發二三個,口罩裡面墊紙巾,上下班路上遇到有人就深吸一口氣憋住快速通過後才敢放鬆,不知不覺還鍛鍊了肺活量,經常半路突然下大雨打傘都沒用,為了不遲到只能冒雨,相互鼓勵有錢難買雨中景。 2020年4月7號新加坡疫情日益嚴重開始封城,路上行人和車輛都很少,幸運的是我們照樣天天上班所以工資基本不受影響,每次去附近超市買東西都戴雙層口罩,一刻也不多留。2022年新年剛過疫情再次爆發,我們一共6個室友有五個陸續陽性,居家隔離,感謝公司經理每天冒著感染的風險送蔬菜瓜果和藥品,也感謝大老遠為我送藥的朋友和室友們的關心和幫助。

根據疫情實際情況隨時調整防疫政策被人說成仰臥起坐,一晃到2022年4月1號已經全部放開了,我也第一次在戶外摘下口罩舒服大膽的圍著濱海灣騎了一圈自行車。
現在工作完全回到疫情前的繁忙緊張的,每個人都在說累但是大家都很開心,室內可以自由的吃喝,學習,健身,戶外大人孩子盡情放飛。祝願新加坡越來越好!


(圖文來自新加坡眼APP網友Juqunyo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