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材料和勞動力的高成本推動中國建築成本去年上漲了12%,是亞洲市場增長最快的,預計今年還會上漲8%。根據建築諮詢公司Turner&Townsend周一(6月26日)發布的《2023年國際建築市場調查》,新加坡在亞洲建築成本最高的10個城市中排名第四,平均每平方米成本為3037美元(約4100新元)。東京是亞洲建造成本最高的城市,平均每平方米造價為4567美元。大阪和香港分別以每平方米4497美元和4292美元的平均成本排名第二和第三。
特納-唐納森總共整理和分析了89個全球市場的數據,涵蓋了先進位造業、住宅和商業辦公樓的14個建築項目。就全球而言,紐約是建造成本最高的城市,平均每平方米成本為5451美元。舊金山緊隨其後,平均成本為每平方米5200美元。這是世界上僅有的兩個平均建築成本超過5000美元的城市。
新加坡繼續面對高人力和材料成本挑戰

報告指出,預計新加坡今年將繼續面臨高昂的勞動力和材料成本,以及技能挑戰。然而,在公共住房、跨島和句容地區地鐵線等基礎設施建設、商業開發項目以及生物醫藥領域崛起的推動下,我國的建築業仍然強勁。特納-唐納森亞洲公司數據和研究總監林佩詩在報告中表示:「亞洲建築業在疫情期間保持了韌性。」。所有亞洲國家,特別是新興市場國家的強勁建設正在吸引大量投資和增長。「林女士指出,儘管香港、日本、新加坡和韓國等成熟市場的建築成本很高,但這些市場對建築的需求仍然很高。在建築成本和通貨膨脹壓力不斷增加的經濟環境下,建築商必須共同努力,通過數字化提高效率和生產力,採用她說,創新技術的注入和價值鏈的上行。
除了新加坡,東京和大阪的建築成本通脹率也很高,去年達到9%,今年可能放緩至7.5%。大阪將於2025年舉辦世博會,這將推動日本建築業的強勁發展。與此同時,在大型交通項目和數據中心、強勁的製造業增長和日益活躍的開發商的推動下,包括印度、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越南和菲律賓在內的亞洲幾個新興市場的建築業蓬勃發展。
歐洲建築業平均通脹率為12.7%

報告稱,建築成本應該已經過了峰值,但仍可能居高不下。去年全球建築業平均通貨膨脹率為9.5%。受烏克蘭危機和對俄羅斯實施政治制裁的影響,歐洲建築業的通貨膨脹嚴重,平均通貨膨脹率為12.7%。展望未來,報告指出,預計下半年建築活動將放緩,主要是因為全球利率仍然很高,而且沒有那麼快下調。另一方面,全球公司正將可持續性作為首要任務,這有助於建築業在可持續性方面推動創新和建設供應鏈能力。
*部分段落或圖片轉自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