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括護照、各種車資卡、貴賓卡等等必備品的紙紮「旅遊套裝」。(網際網路)
作者 許耀泉
小時候吃飯時,總有一些長輩愛往孩子們的碗里夾菜,孩子本身喜不喜歡不重要,只要長輩覺得是「好料」就行了。
孩子如果表示不願意,多半會被長輩數落一頓,如:「你們身在福中不知福啊,我小時候想吃這個都沒有!」
當年這樣吃著「好料」的孩子經過這番潛移默化,長大後祭祀先人時,似乎下意識展現出這種「己所欲,當施於人」的想法。
不信?來看看一些華人地區今年較熱門的清明節紙紮祭品:
香港:護照、阿拉斯加帝王蟹
冠病疫情後,旅遊業終於復甦,人們紛紛展開「報復性旅遊」之餘,也沒忘了在另一個世界的先人。
據《南華早報》報道,在香港賣得最火的紙紮品之一,是一個包括了護照、高鐵車票、機票、5G上網卡等旅遊必需品的「旅遊配套」。

紙紮帝王蟹在香港頗受年輕顧客歡迎。(視頻截圖)
此外,大埔紙紮店老闆Jack Lai也告訴《南華早報》,紙紮食品今年尤其受年輕顧客歡迎,銷量最好的就包括每套約50港元(約合新幣10元)的「螃蟹」和「龍蝦」,而紙紮的乳鴿、生蚝和石斑魚等也賣得不錯。
台灣:電玩、手機
除了傳統的金銀紙,台灣購物網站買氣最高的紙紮品,竟然包括Sony Playstation 5(PS5)電玩和最新的蘋果iPhone 14!

台灣熱銷的紙紮iPhone。(截圖)
台灣聯合新聞網還透露,紙紮PS5還很貼心地包括了遊戲光碟,紙紮的iPhone 14則以1:1的精準比例製作,「讓祖先在另外一個世界跟上流行」。
這讓紅螞蟻想起網絡上流行的一個笑話: 顧客買了紙紮手機後,向紙紮店老闆要了張名片,然後解釋道:「我可以燒給祖先,這樣手機有問題的話,他們就可以打電話找你。」
溫馨提醒:除非往生者生前就熱衷電玩和科技產品,不然還是燒份說明書比較實際......
馬來西亞:「奢侈品」和傳統金豬都有市場
紙紮品越來越創新,有砂拉越紙紮品業者告訴《星洲日報》,名牌包包、香水、三牲拼盤、跑車、甚至大廈等,銷量都不錯。

即使紙紮金豬已經面市,馬來西亞一些地區的人們還是選擇以傳統金豬祭拜祖先。(檔案照)
但《中國報》記者卻發現,馬來西亞北部還是傳統金豬和豬肉較為受落,紙紮金豬在當地似乎還不流行。
即便如此,受訪的兩名業者都指出,人們在過去的兩年由於冠病疫情無法掃墓,今年回鄉掃墓的馬國遊子或許是為了彌補這方面的缺憾,出手也更闊綽了。
新加坡:新穎紙紮品銷售量不如預期

本地業者去年引進的冠病相關祭品,銷量沒有預期好。(新明日報)
我國今年清明祭拜活動全面恢復,預計講推高紙紮品的需求,但國人似乎還是比較偏向傳統的祭品。
新加坡神料同業商會副總務張惠勝向《新明日報》透露,業者去年引進了口罩、疫苗等與冠病疫情有關的新穎紙紮品,但銷量卻沒有預期多,因此今年決定保守些,主要進口較傳統的紙紮品。
馬國道教修行者:紙紮祭品不可取
一眾讓人眼花繚亂的紙紮品中,讓人印象最深刻的或許是傳統的三牲、貓山王榴槤這類的祭品。
但馬來西亞道教修行者周來延接受《中國報》訪問時表示,祭品不該以紙紮品取代:
「紙紮祭品不真實,等同讓祖先『畫餅充飢』......如果不方便準備太多(祭品),即使只是上香、準備簡單祭品如水果、發糕等也行。」
的確,清明祭祖的意義在於慎終追遠,雖然說排場不是最重要的,但上周在新馬一帶瘋傳的一段清明祭祖視頻,雖然拍攝地點與時間不像,其中的排場堪稱震撼力十足:
無論是視頻中的坦克和家具,或是熱銷的各式紙紮品,反映的到底是子孫輩的孝心,還是慾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