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猴痘病例的擴散讓不少人開始憂心。
不過,本地尚未出現猴痘確診病例,衛生部已經提醒醫療從業人員保持警惕,當局也會密切關注事態發展。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猴痘的潛伏期一般6到13天,不過也可以是5到21天,感染分成兩個階段,第一發病期會有發熱劇烈頭痛和肌肉疼痛等症狀。接下來就是皮疹期,一般從臉部開始,擴散到身體其它部位,症狀一般維持半個月到一個月之久。

受訪專家表示,猴痘主要毒株是西非毒株和剛果毒株,致死率分別是1%和10%左右,而目前在歐洲和美國等發現的病例,感染的是西非毒株,致命率較低。
另一方面,隨著夏季即將來臨,更多人在這個時候聚餐或聚會,猴痘病毒可能在接下來幾個月快速傳播。
較早前,英國、法國、義大利、比利時、德國、美國和加拿大紛紛通報了猴痘病例或疑似病例,患者的臉部和身體會出現紅疹,並伴隨發燒、肌肉疼痛和發冷症狀,大多數人在幾個星期內痊癒。
截至昨天(20日),新加坡沒有發現任何猴痘確診病例。
衛生部說,本地曾在2019年5月出現一起從奈及利亞境外輸入的猴痘病例,自此沒有再發現任何猴痘確診病例。

英國、法國、義大利、比利時、德國、葡萄牙、西班牙、美國和加拿大多個歐美國家近期相繼通報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澳大利亞也出現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
有鑒於此,衛生部已經提醒所有醫療從業人員在發現和通報猴痘病例方面保持警惕,當局也將繼續密切關注事態發展。
衛生部建議旅客採取必要的預防措施,包括保持高標準的個人衛生,避免直接接觸確診患者或動物的皮損,以及避免接觸野生動物和食用野味。
從海外回國的旅客若是在回國三周內出現相關症狀,應該立即就醫,尤其是從受猴痘影響的地區回國的旅客,就醫時也應告知醫生他們的旅行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