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色行動
提倡包容社會的運動「紫色行動」舉辦至今10年,今年恢復實體嘉年華與慶祝活動,吸引1萬多人參加。
配合10周年慶,「紫色行動」(Purple Parade)從10月起展開為期10個星期的宣導活動,當中包括鼓勵人們傳達包容信息的社交媒體運動。

公眾也能從數碼真人圖書館(Digital Human Library)認識特需者與看護的心路歷程。「紫色行動」12月3日也將推出播客系列,希望提高人們對特需群體的意識。
李顯龍總理以及多名部長和政治職務者,包括文化、社區及青年部長兼律政部第二部長唐振輝、通訊及新聞部長兼內政部第二部長楊莉明也到場支持。
李顯龍總理上台與觀眾打招呼時肯定「紫色行動」這10年來的努力。他說:「過去兩年,我們無法舉辦活動,但因為有新加坡人寬闊與包容的心,我們互相幫助,一起挺過來了,因而今天能再次聚集慶祝……」他呼籲大家再接再厲,並期待未來的紫色行動。
由此可以看出 ,新加坡對於此次活動有多支持。
紫色行動10年前首次在芳林公園舉行,秉持人人都值得擁有平等機會的信念,年復一年地主辦活動。支持運動的人數從當時的3000多名增加到如今的1萬多名,她感謝各方的支持。
新加坡一直很注重網絡安全,在今年的國慶大會上就不斷在強調。

外部環境越來越複雜和不穩定,新加坡須捍衛自己的利益和立場,防範不良外國勢力干預。在收到任何信息時,應先弄清楚事實,不要「照單全收」,也不要輕易轉發給朋友,才能夠保障國家的主權和獨立。
我們經常從WhatsApp、Telegram、面簿、微信等社交媒體,獲得各種信息,可能以為這些信息都真實可信,但一些信息別有用意,想影響民眾的立場。
比如說前段時間的俄烏戰爭,人們從手機接收到的中英文信息,不少顯然是要激起一種強烈的反美情緒,一些則是要抹黑俄羅斯和中國,想影響民眾的立場,要新加坡和西方站在一起。
新加坡向來反對強權就是公理。俄烏戰爭爆發的時候,新加坡就明確表態譴責俄羅斯,還對它採取了針對性的制裁。
新加坡不是選邊站,既不親美,也不是要和俄羅斯作對,而是必須採取堅定立場,捍衛根本原則,不能含糊,尤其是不能收到網絡上不良信息的影響。
「
立法
今年早些時候,新加坡就傳出消息,針對網絡社交媒體將嚴格立法。
不少人認為社交媒體平台應採用可過濾內容的機制,更好地管理青少年等會接觸到的有害內容,並認為應加強對業者的問責。
「
通訊及新聞部早前針對可應付網絡傷害的網際網路行為準則,以及社交媒體內容監管準則,展開公共諮詢和對話會,期間收集到來自家長、青少年、學者和業界組織的600份反饋。
擬對六種內容制定安全社群守則
這包括規定社媒平台必須制定社群守則、改善用戶舉報流程,並採用可過濾內容的機制等。與此同時,不少人認為採取安全措施之外,也必須展開公共教育活動,才能確保網絡用戶懂得如何應付有害內容,並以既安全又相互尊重的方式與其他用戶交流。

公眾普遍同意面簿、Instagram和TikTok等用戶人數較多、風險較高的社媒平台,應針對六種內容制定安全的社群守則。這六種內容是性相關、暴力、自殘、網絡霸凌、影響到公共衛生,以及鼓勵惡習和犯罪行為。
一些業者則希望政府在實行相關準則時,考慮個別業者的服務和運作模式。對此,通訊及新聞部承諾會在業者制定和採取可對付有害內容的合適方案時,提供一定靈活度。
業者下來每年須向資訊通信媒體發展局提交問責報告,當局會在網站公布這些報告。公眾支持這項提議,並認為這是在用戶安全方面,向社媒平台問責的一個方式。
「
網絡監管
擬議中的網絡安全(雜項修訂)法案目前主要針對社交媒體平台的有害內容,政府會採取循序漸進的方針,隨著網絡空間風險的演化而更新有關的監管措施,並且會探討如何應對其他線上通訊服務所可能造成的傷害。
新加坡將打造安全網絡空間及制定法律時採取漸進、集思廣益,以及靈活應變的方針。針對網絡空間的不同挑張,制定包括防止網絡假信息和網絡操縱法令(POFMA)等不同法律。
網絡安全(雜項修訂)法案本月初提呈國會一讀。法案一旦通過,影響力較大的社媒業者將受監管,必須制定程序或採取措施,以降低本地用戶接觸有害內容的風險。
法案目前主要針對新加坡人關注的網絡風險。
「我們完全可預料到,有關措施會根據網絡空間風險的變化而演變。新的網際網路行為準則執行後,如果有必要更新,我們會這麼做。」
政府也會循序漸進地實施擬議中的措施。法案目前的重點是社交媒體服務,主要因為這些平台的影響力和風險較大。

「
「我們下一步會探討如何應付其他通訊服務所呈現的有害內容。」
不過政府在政府在打造安全網絡空間和立法的過程中,也廣泛諮詢利益相關者,以探討可行方案,同時也會靈活應對新興科技如元宇宙(metaverse)和Web 3.0所帶來的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