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位於東南亞中南半島南端,「亞洲四小龍」之一。其經濟屬外貿驅動型,以電子、石油化工、金融、航運、服務業為主,高度依賴美、日、中和周邊市場。
新加坡外貿市場特點
·新加坡地理位置優越、基礎設施完善,商業環境良好,經濟開放、多元化· 擁有大量成熟的高附加值行業(新技術,金融,化工,製藥等)。
· 新加坡無外匯管制,資金可自由流入流出
· 銀行體系保持穩健,銀行業風險處於很低水平
· 新加坡是全球貿易中心之一
· 過於依賴進出口,尤其是在能源和糧食方面
· 存在技術工人短缺和人口老齡化的問題
新加坡外貿政策
新加坡貿工部負責制定整體貿易政策,貿工部下屬企業發展局是新加坡對外貿易主管部門貨物進口到新加坡前,進口商需通過貿易交換網向新加坡關稅局提交准證申請。
如符合規定,新加坡關稅局將簽發新加坡進口證書和交貨確認書給進口商非受管制貨物通過海運或空運出口,必須在出口之後3天內,通過貿易交換網提交准證申請。受管制貨物,或非受管制貨物通過公路和鐵路出口的,需要在出口之前通過貿易交換網提交准證申請。出口受管制貨物還必須事先取得相關主管機構的批准或許可新加坡對進口商品檢驗檢疫的標準和程序十分嚴格。農糧獸醫局負責進口食品、動植物檢驗檢疫,衛生科學局負責進口藥品、化妝品等商品檢驗。
進口商必須獲得農糧獸醫局執照才能在新加坡從事農產品、食品、商業用途的動物的進口業務,進口植物及植物產品除了需要獲得農糧獸醫局執照外還需出示原產國有關機構簽發的植物檢疫證書,而新加坡所有從事藥品進口、批發、零售以及出口的經營者需向衛生科學局取得相關許可方可開展業務
外貿產品主要進口國
分國別來看,新加坡自中國、馬來西亞、美國和中國台灣的進口額分別為496.6億美元、428.0億美元、418.8億美元和314.0億美元,增長9.5%、10.1%、21.5%和15.6%,占其進口總額的13.4%、11.6%、11.3%和8.5%。
中國和新加坡貿易狀況
2020年1-10月,中國新加坡雙邊貿易額716億美元,同比略有上升0.3%;其中,中國對新加坡出口455億美元,同比上升6.3%,自新加坡進口261億美元,同比下降8.8%。新加坡的進口來源國分析:中國是新加坡進口第一大國
從中國進口的主要商品:
機電產品是新加坡自中國進口的首位商品,2020年1-10月新加坡進口中國產品中機電產品排名第一,進口額195億美元,占42.87%。排名第二礦產品45億美元,占9.94%,排名第三車輛等運輸產品43億美元,占9.55%。
礦產品和賤金屬及製品是新加坡自中國進口的大類商品。除上述產品外,化工產品、光學鐘錶醫療設備和運輸設備等也是新加坡自中國進口的主要大類商品,2020年合計占新加坡自中國進口總額的8.3%。
中國是新加坡機電產品、賤金屬及製品、家具玩具和紡織品及原料的首位進口來源地,占新加坡同類產品市場份額的19.2%、19.6%、34.6%和26.0%,中國產品競爭者主要來自中國台灣省、馬來西亞和日本等。
該國進口商品稅收政策
· 在新加坡,進口商品分為應稅貨物(酒類、菸草、汽車、汽油等非生活必需品)和非應稅貨物。
· 應稅貨物和非應稅貨物進口到新加坡都要徵收消費稅,新加坡的消費稅相當於一些國家的增值稅,消費稅=消費稅稅率7%×(CIF價+關稅)。
· 應稅貨物除徵收消費稅外,還需徵收國內貨物稅和關稅。
· 根據中國-新加坡自由貿易協定,新加坡已於2009年1月1日起取消全部自中國進口商品關稅。
出口到該國注意事項
· 清關單據:提單、發票、箱單和產地證(Form X或Form E)
· 出口商在尋找貿易夥伴和貿易機會時,應儘可能通過參加中新各種交易會以及實地考察等正式途徑接觸和了解客戶,不要與資信不明或資信不好的客戶做生意。
· 新加坡法制環境良好,與新加坡商人開展貿易業務一定要簽訂全面有效的貿易合同,並儘量在合同中規定仲裁等糾紛處理條款,一旦發生貿易糾紛,可通過法律途徑解決